中新網7月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孩子的吃飯問題經常是最令家長煩惱的事。一般來說,厭食是指小朋友較長時期的食欲不振或是食量減少,甚至是討厭進食的一種脾胃病癥,是目前小朋友常見的病癥之一,常見于1﹣6歲兒童。對于小兒厭食癥的判斷,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食欲減退,厭食癥狀持續(xù)2個月以上,食量明顯減少。
2.排除其它疾病如慢性腹瀉、肝炎、腎炎等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低下。
3.與積滯、夏天氣候炎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加以區(qū)別。
小兒厭食 體質分3型
中醫(yī)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失調就會影響水榖的受納和運化,而造成厭食。常見的小兒厭食可分為三種類型:
1.臉色暗淡、身體瘦弱型
這種孩子通常臉色較無光彩、形體偏瘦,舌苔白,不愛吃東西或食而無味,如果多食后有會惡心、嘔吐、脘腹作脹的情形。治法以調脾助運為目標?墒褂名溠、神曲、山楂、砂仁等中藥開胃健脾,再配合枳實、陳皮等幫助理氣健脾,若有脹氣的情形增加萊菔子、木香、香附、厚樸消除脹氣。
2.口干多飲、皮膚干燥型
這類孩子通?诟、喝水多,但不愛吃飯,舌苔多見光紅,舌質偏紅,皮膚干燥、缺乏潤澤,大便多干結。治法以養(yǎng)胃育陰為目標,可用白芍、烏梅、沙參、玉竹、天花粉、山藥等,取酸甘化陰之法,清而不滋,養(yǎng)胃生津。
3.精神差、易腹瀉型
這類孩子通常精神較差,面色萎黃,形體瘦弱,除厭食、拒食外,若進食稍多或進較難消化食物,則大便挾有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質淡,舌苔薄白。治法以健脾益氣為目標,常以參苓白朮散來加減。
減少零食 增進胃口
吃飯時應避免看電視,改聽柔和輕松的音樂以增加用餐的情緒,并避免吃過多的零食。小朋友若在用餐以外的時間吃過多零食或偏食,只喜歡快餐、冰淇淋、可樂等食物,暴飲暴食,增加腸胃的負擔,正餐就會吃不下,也容易損傷脾胃。此外,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幫助消化,都可以幫助增進小食欲。
首先,菜色盡量多樣化。盡量讓菜色有不同的變化,訓練孩子習慣各種不同的菜肴口感、味道,順便教導相關知識。如此既不會讓孩子餓著,又有助于開展食欲。
話說回來,如果不方便準備多樣菜,或孩子連一樣都不吃,那么可以考慮適度讓孩子挨餓一下。挨餓讓孩子身體不舒服,適時教導孩子不吃東西或挑食的壞處。也可以在孩子吃完飯后量身高、體重,讓孩子產生成就感,進一步享受用餐的快樂。
嚴格控制零食,只吃正餐。養(yǎng)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有助于增進食欲。把吃飯當成游戲,先吃完的孩子可以得到獎品。跟孩子講故事,把每盤菜的故事講得趣味橫生,甚至把肚子擬人化,讓孩子幫助肚子吃到食物。
此外,不論孩子這餐吃多吃少,都予以鼓勵,才能讓孩子愿意主動用餐,輕松的氣氛也能促進消化、吸收。若孩子有足夠的能力,讓他自己決定飯量;有時候讓孩子DIY,吃自己包的飯團、水餃、三明治,一方面培養(yǎng)孩子自主、自律的精神,二方面可以增加生活樂趣。
其實,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會餓著;很多家長會不自覺地希望孩子吃下超過他所能負荷的飯量,喂食優(yōu)先選擇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有助于長肌肉,也可以用適量的綜合維他命,均衡營養(yǎng)。只要讓孩子又吃了雖不飽但不會太快餓的分量,就可以去進行他的學習或游戲。
畢竟,吃東西維持生命是人的本能,不需學習就可以發(fā)展得很好。等孩子長大,通常這個問題就會自然不藥而愈了。
(羅國正 洪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