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系。)
2005年是二戰(zhàn)結束60周年,是聯合國成立60周年,也是中日關系敏感之年。有鑒于中日關系近年來處于弓不咬弦狀態(tài),許多有識之士此前已對60周年的復雜性和敏感度有了公開提醒,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于2004年11月在智利APEC首腦峰會上也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進行了善意溝通,但2005年的中日關系并沒有出現令人期待的轉機,反而在歷史意識形態(tài)和雙邊政治關系上積重難返,由暗斗上升為明爭,跌落到中日復交以來最冷漠最惡化時期。
回顧2005年,中日關系處于“政冷經涼”狀態(tài),已是不說自明的事實。雖然中日都有不少可圈可點的發(fā)展亮點,但兩國各自精彩,卻與對方無涉無關,更沒能讓自身的發(fā)展進步成為改善中日關系的積極因素。對于一衣帶水、比鄰而居的重要鄰邦來說,這無論如何都是遺憾的。
盡管面臨著發(fā)展模式轉換和能源資源瓶頸,但中國緊抓歷史機遇不放松,讓2005年成為發(fā)展之年,奮進之年。國民經濟經歷宏觀調控后,實現安全軟著陸,全年GDP仍以9.4%的高增長率領跑全球。中國的經濟實力有望一躍而為世界第四位。神舟6號載人宇宙飛船成功實現多人多天航天飛行,展現了中國的綜合國力。除對日關系以外,中國在2005年取得了全面的外交豐收。中國高層首腦頻頻出訪,外交觸角遍及歐洲、東南亞、中亞、南美以及非洲等地,而且落地開花、成果豐碩。中美最高領導人年內三次會面,中國成為美國不可否認的“利益相關者”;中俄領袖也頻繁會面,中俄實現大規(guī)模聯合軍演,加強了戰(zhàn)略合作伙伴的實質含義。
在日本,沉寂多年的經濟走向全面復蘇,日經指數出現了久違的直線竄升。日本國內的民營化改革伴隨著小泉自民黨對反對勢力的大規(guī)模清場運動而獲得有力的政治保證。2005年,是日本經濟重振之年,卻也是日本政治右傾之年。從戰(zhàn)后50年到戰(zhàn)后60年,日本各派政治勢力互相調整、彼此消長了十年,總的傾向就是走向保守化。日本欲在經濟大國的基礎上實現政治大國的夢想,這是日本日益壯大的“保守本流”的真實想法。小泉執(zhí)政五年來,他的所作所為不只推進社會構造改革,不只參拜了五次靖國神社,更重要的是完成了保守本流政治的全面布局。9.11眾議院大選及其后的小泉第三次內閣改造,是保守政治的集大成之舉,將對日本的國家走向和中日關系產生深刻影響──這是小泉在2005年交出的最具深意的歷史答卷。
在日華人在2005年的族群特征可以用“尷尬”來形容。在政治上,中日關系每況愈下,處于中日之間的旅日華人既看到了中國社會的激奮和沖動,也感到了日本社會的冷漠和壓力。中日關系對華人來說,總是讓我歡喜讓我憂,與華人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實態(tài)休戚相關。紀念戰(zhàn)后60周年,努力改善和推進中日關系,在政府缺席的地方,總有民間登場。在日華人社會沒有頑固的意識形態(tài)立場,沒有過分的現實利益掐算,唯一的心愿就是促進中日關系良性發(fā)展。為此,由華人開展的民間友好交流活動起此伏彼,層出不窮,出現了高潮。但民間的努力,依然改變不了中日關系冷淡的大氣候。2005年的在日華人充滿了無奈面對、無力回天的尷尬感受。
在經濟上,受到人民幣升值和日元貶值的影響,華人在日辛苦打拼而積累的資產無形縮水。中國的發(fā)展和日本的復蘇,引導著宏觀經濟整體環(huán)境向好的方面發(fā)展,但華人的生活品質卻未必水漲船高,產生“一對一”的聯動效應。大多數華人在2005年會有這樣的感受:匯率持續(xù)變動,資產縮水是看得見的;經濟形勢好轉,熱鬧卻是別人的。這種現實促使華人以一種長期的、現實的、理性的心態(tài)來對待旅居海外的生活:追求卓越,贏得優(yōu)勢,可以盡人事;安居樂業(yè),平淡真實,才是順天意。
辭舊迎新,年年如是。華人祈愿中國國泰民安,日本風調雨順;華人期盼中日關系實現二次正;,讓東亞成一家,為子孫造后福;華人更希望早日走出尷尬,人安家康,萬事順遂,讓歲月靜好,迎幸福多多。
來源:日本《中文導報》 作者: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