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四月二十九日電(記者 董會峰 張量)多位臺灣專家學者二十九日表示,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是不可逆轉的潮流,臺灣當局應順勢而為。
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的一個座談會上,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指出,國共兩岸經貿論壇和“胡連二會”雖甫落幕,惟其對兩岸關系的意涵及可能產生的影響效應,卻相當深遠。從后續(xù)效應看,有兩點值得關注:
其一,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勢不可擋,不僅是臺灣主流民意,也是兩岸攜手共創(chuàng)雙贏的著力焦點。中臺辦主任陳云林宣布的十五項利多措施,不僅在去年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與深化,甚至具體回應了此次兩岸經貿論壇的共同建議,堪稱為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跨出一大步。
其二,陳水扁當局不能再政治掛帥、緊縮兩岸經貿,否則不僅違背主流民意、損及臺灣人民權益,更將加速臺灣經濟的邊緣化。此次經貿論壇臺灣大企業(yè)家的積極參與,以及論壇達成七項共同建議,均屬有利兩岸經濟合作的議題,不容再蹉跎延宕協(xié)商;尤其兩岸貨運包機便捷化及客運包機節(jié)日化、周末化與常態(tài)化,開放觀光,均猶待陳水扁當局正視民意,依“澳門模式”展開協(xié)商,化為政策加以落實,不宜“因人廢言”,也不應以“趕進度”的政治考量來因應。
中原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高孔廉說,臺灣未來的發(fā)展,關鍵在兩岸,實有必要維持和平穩(wěn)定的關系。日前在北京舉行的兩岸經貿論壇,是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舉行的,七項結論是希望加強兩岸經貿合作,對臺灣有利無害,善加落實,將為臺灣經濟開辟一條道路。
工商建設研究會秘書長王調軍說,臺灣企業(yè)家紛紛赴北京參加兩岸經貿論壇,其實經歷內心的掙扎,是在用腳講話。受論壇激勵,臺北股市、房地產都漲了。執(zhí)政者應該有格局、放寬心胸,正面看待論壇成果,多談經濟。近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擴大“小三通”范圍、研擬開放大陸居民來臺觀光和人民幣定點兌換等,是務實的做法,企業(yè)界樂見。
工業(yè)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表示,前往參加兩岸經貿論壇,他深切體會到,和平發(fā)展是大陸的主軸,除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經貿交流是重要工作。賈慶林的講話、論壇共同建議以及十五項利多措施,顯見大陸有清晰、長遠的策略,為未來兩岸經貿正常化鋪就更多元、廣闊的空間。臺灣方面應重視幷作出適當回應,更應凝聚共識,提出中長期、有規(guī)劃性的兩岸經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