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6日電 今天出版的中國青年報刊載文章稱,反市場壟斷要立法,反行政壟斷靠政改。中國的反壟斷立法應放棄反行政壟斷。因為反行政壟斷的前提在中國首先不是立法,而是加快政改。如是,在反壟斷立法中,將反市場壟斷與反行政壟斷扯到一起,至少在現(xiàn)階段是“奢侈”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
在經歷了審議或推遲審議的爭執(zhí)后,上周六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首次對《反壟斷法(草案)》進行初次審議。現(xiàn)有信源披露,可能會在該法中寫入“限制行政壟斷”的條文。對此,文章稱,即便將來頒行的該法確有此說,也不過是句宣示性的口號,無執(zhí)法層面的實際價值。
文章表示,反壟斷立法在國內已折騰了許多年,是只反一般的市場壟斷不反行政壟斷,還是二者一起反,這些問題是反壟斷立法折騰多年的要害所在。學者之間、法學界內部、壟斷寡頭與普遍的市場利益主體之間、政府機構之間,以至該法的立法起草班子內部,意見截然相反。國家立法機關面對復雜的利益博弈左右為難。
文章指出,反壟斷立法是觀察評估中國社會法制進程的一塊“高地”。迄今為止,不少國內媒體仍然將反壟斷立法與反壟斷扯到一起。放在發(fā)達國家,二者的確可捏在一起談。放在中國的“國情”下,二者有聯(lián)系亦有區(qū)別。
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反壟斷立法的主旨就是反市場壟斷。立法主旨的單一性,緣自于這些國家沒有普遍的行政壟斷可反,這些國家絕對不允許(除非法律特許,譬如瑞典對烈性酒實行政府專賣并定量供應)政府通過組建國有公司(企業(yè))直接到市場上與民爭利。因為政府不能與民爭利,行政壟斷也就失去了存在并滋長的制度土壤。
而在中國,國家體制轉型未完成,各級政府既是市場規(guī)則的制定者,又在相當程度上直接或通過指定代理人或借助行政許可授權的形式參與市場活動,并從中獲取法定稅收之外的經營利潤。這般局面下,反行政壟斷如何反?讓法律去反行政壟斷,無異于讓法律去“反”特殊國情下的政府。
文章指出,反市場壟斷要立法,反行政壟斷靠政改。中國的反壟斷立法應放棄反行政壟斷。這并不意味著對行政壟斷無可奈何,而是反行政壟斷的前提在中國首先不是立法,而是加快政改。如是,在反壟斷立法中,將反市場壟斷與反行政壟斷扯到一起,至少在現(xiàn)階段是“奢侈”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
文章表示,到今年年底,中國加入WTO后為期5年的保護期就結束了。以目前外資在服務貿易領域和某些產業(yè)領域內攻城掠地的咄咄逼人態(tài)勢,反壟斷立法在意見截然對立的情況下突然提速,顯然與保護民族產業(yè)的指向有關。該提醒的是,法律是把雙刃劍,保護要適度,否則不僅損害開放還影響改革。(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