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戀校情結(jié),人人都有,從小學到大學,程度有輕有重,但尤以大學為最高點。這不僅因為此時是一個人最爛漫的青春時代,而且人生的分水嶺就此展開。更重要的是,大學是一個功能完備的大型社區(qū),它具有便宜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和豐富的精神生活內(nèi)容,它還有著一群相對高水準的教師群體與不斷更新的學生群體,這是一個極為龐大的人脈資源。
以種種理由居留在學校的這群人,往往經(jīng)濟上并不寬裕,精神上卻可能非常富足。兩者猶如一種交易,心照不宣地默默進行著
又是一年畢業(yè)時。
近兩年,當大部分學生投身到社會時,有一些人卻選擇了留下,也有一些人走進社會但又回歸學校,他們以各種形式延續(xù)著自己的青春,而在他們對大學校園的依戀背后,是一段段欲說還休的悲喜錄。
象牙塔囚徒
“你不是早就畢業(yè)了嗎?怎么還在學校里?”每當與校友在校園偶遇,吳錦宇總會遇到這樣的詢問,“我一直失業(yè)吶!彼笱蟮靡獾鼗卮,然后丟下目瞪口呆的同學騎車絕塵而去。
吳錦宇,畢業(yè)于炙手可熱的復旦大學經(jīng)濟學院,取得碩士文憑卻在大專院校以兼職教書為生,終日混跡于復旦周邊,做著自己喜歡的研究。這樣的選擇并不被看好,吳錦宇心態(tài)卻極其平和,“我的生活與魏晉時期的很多隱士類似,算是‘都市中的隱士’吧!
從小酷愛讀書的吳錦宇一直有著走上大學講壇的夢想,為此,他在上海幾大高校先后修讀了四個本科,并一直在夜校教課。碩士畢業(yè)時,有浙江的高校請吳錦宇去做講師,被他婉言謝絕,除了薪酬不高以外,他感覺復旦的環(huán)境更適合自己的成長。每周有三四天,吳錦宇會騎20分鐘車到復旦來晃一下午,在相熟的院系辦公室查詢學校的信息庫。在全國只有北大可以媲美的信息庫里,可以查到國際知名的商務案例以及頂尖的商務信息,這使得他對研究領域中的現(xiàn)實狀況能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把握。
學校對待他們這群“自由人”還是比較寬容的,但也要看你混的水平。大部分人在學校各處都混得很熟了,彼此都形成了信任感。但也有一些行政人員永遠用高人一等的口吻故意為難,一如家族聚會時每每以鄙視眼光看自己的窮親戚們。
今年是吳錦宇第三次考博失敗,考試也是一種技術活,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對考試已經(jīng)不再像以前那么擅長,但是作為進入名牌高校就職的惟一道路他也只能一直考下去,他自嘲與范進沒什么區(qū)別。雖然像經(jīng)濟學院這樣的熱門院系已經(jīng)很少再招本土博士人才,而且對他所研究的法經(jīng)濟學學科也并不扶持,但吳錦宇還是心存希望。
“大不了我就去中學當老師或是做小白領混日子!”他自嘲道。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