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jīng)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
前臺灣清華大學校長沉君山:兩岸沒有分的理由 2001年6月11日 14:11 中新網(wǎng)北京6月11日消息:“從文化、經(jīng)濟和地緣等客觀因素來看,兩岸必會發(fā)展出密切的關系,統(tǒng)一的方向是確定的。”前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沉君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兩岸沒有分的理由。” 據(jù)新華社報道,在新竹清華大學駐臺北辦事處,沉君山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盡管他曾在數(shù)年前中風,但目前恢復得不錯,仍舊顯得精力充沛、風度儒雅。 沉君山從一九七三年到新竹清華大學工作后,歷任理學院院長、人文社會學院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生命科學院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最后在校長任內(nèi)退休,F(xiàn)為“吳大猷基金會”董事長。 今年四月下旬,沉君山以臺灣清華校友會理事長的身份與新竹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等一同到北京,參加了清華大學九十周年校慶活動。談起此行,沉君山說:“我過去也參加過北京清華大學的校慶,但是兩個清華同時進行整年校慶還是第一次! 沉君山介紹說,他在任內(nèi)時于一九九五年冬天率團到大陸與北京清華大學簽訂了合作協(xié)定,這是新竹清華和北京清華的首次正式交流。他說:“這次訪問以及合作協(xié)議的簽訂都非常順利,大家都抱著互惠互利的宗旨和友好合作的誠意,因而產(chǎn)生了非常好的結(jié)果!痹L問期間,沉君山還提筆為兩校合作題詞:水木同源。 他說,兩校簽訂的合作協(xié)議內(nèi)容包括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兩校學生可以相互到對方學校讀學位、拿學分、做研究。雖然這些內(nèi)容由于兩岸關系大環(huán)境的影響在執(zhí)行時遇到了因難,但他認為兩個清華間的交往和了解還是增多了,“至少可以在相互激勵和競爭中向前發(fā)展”。 沈君山曾在美國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并在美國大學、研究機構(gòu)從事過科研工作,他同時還是國際知名的圍棋、橋牌高手,曾在許多國際級大賽中獲勝。他與大陸棋手聶衛(wèi)平、陳祖德等時常打牌論棋,交情非淺。但他表示:“教授是我的本業(yè),其它都是業(yè)余的! 他稱自己退休后的哲學是“做我所能,愛我所做”。“退休后我主要從事推動科學教育、促進兩岸教育交流等有意義的事情! 將于今年八月在臺灣舉行的首屆“吳大猷科學營”,就是由沉君山擔任主任。這次活動特意邀請了大陸和香港的大學生參加,參加科學營的十四名大陸學生將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和蘇州大學選拔。沉君山介紹,科學營將以物理為主,涵蓋納米科學、光學、生物物理、天文物理四個領域,將邀請楊振寧、朱棣文等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其它專家學者,向?qū)W生們介紹科學研究的經(jīng)驗、方式及尖端科學領域的現(xiàn)狀和前景。他說:“這次活動還可以促進臺灣大學生和大陸、香港學生間的科技交流! 沈君山祖藉浙江余姚,一九三二年出生于江蘇南京。一九九0年他首次返回大陸時曾回老家省親,還在故鄉(xiāng)捐資興建了以父親名字命名的“沈宗瀚小學”。 熱愛旅游的沉君山自稱幾乎走遍了大江南北,他說:“我北到過哈爾濱,南到過昆明,西到過烏魯木齊,至于東邊嗎,就是臺灣了。”他說,最近還要到三峽在游輪上和聶衛(wèi)平等參加一場橋牌賽,“可以在打牌的同時飽覽長江秀色。”但他一直有一個遺憾,“由于身患疾病,可能無緣去西藏看一看了。” 沉君山認為自己“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他說:“人們通常都講‘安身立命’,我這一生靠研究科學‘安身’,而‘立命’則是靠中國幾千年形成的傳統(tǒng)文化。”(趙新兵、顧錢江) |
|||
|
主編信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