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國一年半多了,雖然我就讀的密西根州立大學傳媒學院距離底特律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但直到2008年1月我才第一次來到底特律,很幸運地得到了一個在2008年北美國際車展實習的機會,主要是幫助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吉利做一些翻譯接待的工作?吹骄W上有些討論中國汽車離美國到底有多遠的文章,其中提及了中國參展的廠家都聚集在地下室,多少讓人有些別扭的感覺。我倒不這么認為。
吉利的展廳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距離車展的主入口不是很遠,位于一層的通道(Concourse),面積不是很大,陳列了兩輛車,一輛是吉利主打的汽車遠景(Vision),一輛是頗具懷舊風格的倫敦出租車(LondonTaxi),吉利的新聞發(fā)布會就在這里召開的。吉利的主要展廳(就面積而言)是在地下,陳列了四輛車,包括金剛(hatchback),自由艦(sedan),中國龍(Coupe),還有一輛Hybrid轎車(HIFUN)。這部分展廳有比較大的會客區(qū)域,大部分的媒體采訪,以及一部分商務會談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地下展廳,似乎讓中國人的心理多少有些疙瘩。為什么我們不能像奔馳、寶馬那樣,進入一層的主展廳呢?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和韋恩郡(WayneCounty)首席執(zhí)政官(Executive)羅伯特?費卡洛(RobertR.Ficano)曾經在交談中提及此事。作為當時兩人的翻譯,我應該算是第一手資料的接觸人了。費卡洛很明確地說,能否進入位于一層的展廳,是由參展的汽車制造商在美國的汽車銷量決定的。也就是說,只有那些在北美汽車市場有實際的汽車銷售的汽車制造商,才有可能進入一層。由此可見,對于在美國市場并沒有實際銷售的中國汽車來說,也就不可能被安排進入一層展廳了。
無論這個理由是否“冠冕堂皇”,作為一個讀廣告專業(yè)的學生,我個人覺得這個理由非常的合理。試想,若是真把名不見經傳的廠商放在顯眼的地方,參觀人會不會質疑車展的權威性呢?這里其實并不涉及歧視不歧視的問題。所以,中國汽車要想真正出現(xiàn)在北美國際車展的主展廳,首先要做的是把汽車賣到美國市場來。
自從1月13日的媒體日開始,各國媒體都不約而同地問著同一個問題,吉利打算什么時候把汽車賣到美國來?吉利的回答被美國的一家報紙甚至用了“高深莫測”(enigmatic)來形容。李書福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不同的時間,2年、3年抑或是5年。對于汽車這樣一個需集技術大成的和持續(xù)售后保障的產品,遠渡重洋登陸一塊新大陸并非易事。
美國ABC駐密西根首府蘭辛(Lansing)電視臺的記者,在采訪過吉利之后,也曾接受了北京兩家報紙記者的采訪。他認為,相比過去,今天的美國汽車市場已經是多元化的了。他說,20年前,沒有人會在密西根州這個地方開日本車,沒有人可以自己開著一輛豐田汽車,同時他自己的父親在為福特生產汽車?扇缃,人們可以很公開地談論自己喜歡日本車。這種對外國汽車的普遍接受程度,對中國的汽車制造商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
李書福在面對很多家媒體采訪的時候都提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吉利的戰(zhàn)略轉型。曾經,吉利的目標是生產大家都買得起的汽車,而今,吉利致力于生產擁有高技術含量的安全汽車。前國際汽車工程學會會長JackThomp鄄son在與李書福的會談中,很贊賞吉利的這一戰(zhàn)略轉型。他認為未來的汽車工業(yè)一定是依托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以及計算機輔助生產之上的。同時,他也提及汽車制造需要大量的資本的投入,這對于一個私人企業(yè)來說,是極其不易的。中國的汽車要在技術上有質的飛躍,才能與其他國家的汽車制造商抗衡。
華爾街時報的記者在采訪李書福后,談及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吉利拒絕了克萊斯勒的合作邀請。因為克萊斯勒要求吉利改用克萊斯勒的牌子作為獲得投資的代價。李書福始終堅持吉利的汽車要進入美國的市場,一定要用“吉利”自己的牌子!(李昂)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