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全球經濟危機,對本來就低迷的中國車市無疑是雪上加霜。車企紛紛將年初的產銷目標降低;商家采取優(yōu)惠、送大禮包等各式各樣的降價措施吸引消費者;消費者緊捂錢袋,加之燃油稅即將出臺,持幣待購現(xiàn)象嚴重。難道我們就此消沉下去?筆者通過與車企老總的交流,從中看到了中國汽車市場的信心。
對待任何事物都應辨證地去看。老子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危機和機遇總是相伴而生。我們不能一葉障目,要從根本上全面地認清當前的復雜局面。我們不能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亂了陣腳。要冷靜分析形勢,從困難中找回信心,在危機中尋找機遇。
機遇來自工業(yè)化的迅速推進。中國的工業(yè)化正處在迅速推進的歷史時期。工業(yè)化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力量之一。汽車在推動我國工業(yè)化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汽車產量1992年達到100萬輛,從100萬到200萬用了八年多的時間,而從200萬輛到300萬用了兩年,300萬到400萬用了一年,2006年是729.1萬輛,2007年是888萬輛。汽車行業(yè)可以拉動很多個相關行業(yè)。汽車工業(yè)可以拉動化工、輪胎,可以拉動橡膠工業(yè),還可以拉動玻璃工業(yè),汽車座椅還可以拉動皮革工業(yè)。由此來看汽車工業(yè)對中國經濟增長強有力的支撐。
機遇來自市場潛力。中國的乘用車占有率只有千分之二十左右,還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要趕超發(fā)達國家的水平,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而這也正說明汽車市場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既會推動經濟發(fā)展,也會推動乘用車走向普通家庭。1978年中國城市人口為1.7億,占人口總數(shù)17%;而到2008年,城市人口占整個國家人口的44%,約達5.9億;而發(fā)達國家的城市化人口可達到90%。大量城市人口的出現(xiàn),對交通工具的依賴性和需求增長強勁。人們對汽車產品的需求潛力是非常巨大的,這些潛力有待發(fā)掘。今年車市雖有放緩,但潛在消費需求依然不容忽視,從拉動內需的角度分析,汽車消費依然是支柱產業(yè)。同時人們對汽車的追求,對幸福的追逐,不僅是一種物質力量,也是一種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不會因經濟危機而消弱。
機遇來自信心。每當市場遇到危機時,無論是企業(yè)還是消費者都不應失去信心。為了擴大內需,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投資4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燃油稅即將出臺;連續(xù)三次降低存款利息。這對振作人們的預期與信心很重要。從長期來看,政府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都是汽車企業(yè)的利好因素。要拉動內需,汽車產業(yè)必然是主導力量,這就是長期看好的重要依據(jù)。對車企而言,應堅定信心,抓住有利時機,苦練內功,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品質,這是生存和發(fā)展的硬道理。在任何情況下,市場只認高質量的產品。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有句名言:“我們準備過冬,但不是冬眠。”這道出了汽車企業(yè)不懼困難、謀求發(fā)展的信心。美國金融危機還將持續(xù)一段時間,這為我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時間差和發(fā)展空間。國內車企在這段時間里,一方面可以通過自主研發(fā),推出新型、節(jié)能的環(huán)保型汽車;另一方面,建造國外市場的銷售渠道,使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占一席之地。另外,國內有實力的企業(yè)可考慮收購瀕臨破產的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某個品牌,或吸納核心技術人員加入進來,壯大自己的研發(fā)隊伍,為我所用。(劉勇)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