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祖國匯報-慶祝新中國六十華誕電影展映系列活動”9月24日在北京正式啟動。屆時,全國上千萬農村觀眾將免費和城市觀眾一起欣賞到《建國大業(yè)》等多部精彩的國產電影。
此前,有網(wǎng)友提出了“免票論”,道理很簡單,免費放映彰顯眾明星和中影集團的愛國心,否則,利用愛國熱情集結明星免費出演,又讓國人買高價票進電影院,這有點不厚道。當然,免費放映更易讓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這些理由自然很有說服力,也很能抓住公眾的心弦,如今,農民享受國家買單的免費電影大片《建國大業(y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回應,也是對公眾期待的滿足。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主旋律電影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明顯的商業(yè)化傾向。以《建國大業(yè)》為例,之所以能擁有眾多明星,對票房的考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其實,在“4.5億票房”的誘人目標下,在云集172位一線華人明星“史上最牛獻禮大片”的光環(huán)中,我們已經很難分清什么是商業(yè)片和獻禮片的界限,什么是金錢和愛國的分水嶺。也正是如此,農民享受國家買單的免費電影大片《建國大業(yè)》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更深層次的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當下的商業(yè)片和獻禮片早已混淆,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可以說“主旋律”成了擺脫羈絆和指責的通行話語,隱藏其后的利益追逐總是若隱若現(xiàn)。那么,農民享受國家買單的免費電影大片《建國大業(yè)》,可以說是對商業(yè)利益的有限度突圍。之所以說是“有限度”,在于這種做法還有待延伸。
整個中國電影的制作與發(fā)行,都已經納入到了市場運作之中。一部影片的制作,除了希望它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外,對制作廠家而言,更重要的是期待它的市場回報,負載著主流意識形態(tài)精神話語的“主旋律”電影也不例外。在制度與文化雙重轉型下的主旋律電影,如果繼續(xù)沿用泛政治化的敘事模式,以說教的面孔出現(xiàn),必然會處于尷尬的境地。因此,主旋律電影的制作者們開始變換敘事策略,逐漸形成了將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表達與商業(yè)電影策略結合起來的追求。農民享受國家買單的免費電影大片《建國大業(yè)》就有助于主旋律的回歸。
不能以愛國的名義賺取公眾的注意力,同時,行攫取商業(yè)利益之實。這就要求游走在政治和商業(yè)之間的 “主旋律”影片進行突圍,尤其是對商業(yè)利益保衛(wèi)圈的突圍。農民享受國家買單的免費電影大片《建國大業(yè)》僅僅是一個開始。(朱四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