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市場大幅調整波動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行呈現出近兩年來少有的下滑勢頭。根據普益財富統計,2008年10月,國內36家中外資商業(yè)銀行共發(fā)行銀行理財產品550款,較2008年9月下降了8.02%。專家表示,近期全球金融危機在實體經濟和金融領域全面擴散,使得金融投資領域成為高風險集聚地,加之前期不少理財產品出現嚴重虧損,導致投資者信心受挫,商業(yè)銀行出于規(guī)避風險的原因也有意減少了理財產品的發(fā)行。特別是對于主要發(fā)行結構型產品、QDII產品的外資銀行來說,在已有理財產品表現不佳和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理財產品發(fā)行明顯放緩。
目前,市場中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體現在對產品類別和期限的選擇上。從目前的發(fā)行情況看,穩(wěn)健型理財產品仍然主導市場,包括信貸資產類、票據類以及債券類等在內的較低風險產品市場占比高達98.0%;與此同時,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品種繼續(xù)萎縮。10月份QDII理財產品僅發(fā)行了4款,幾近消失,而結構型理財產品的發(fā)行也持續(xù)下降,10月發(fā)行數低于30款。專家表示,以上兩類風險較高、且前期表現不佳的理財產品,將在一段時期內處于低迷狀態(tài),投資者敬而遠之,發(fā)行銀行也多采取回避態(tài)度。
根據普益財富對正在運行的253款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的跟蹤研究,截至10月31日正收益的QDII理財產品僅有3款,其余均進入虧損狀態(tài)。受到此期間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下滑以及經濟活動前景疲軟,10月份QDII虧損進一步加劇。據統計,中資銀行46款QDII理財產品中,正收益的有3款,其余43款為負收益,虧損超過50%的有15款,占比近三成五,其中4款產品累計虧損超過60%,這也是中資銀行QDII理財產品中首次出現浮虧超過60%的情形;而外資銀行207款QDII理財產品則整體虧損,其中虧損超過50%的有97款,占比近一半,虧損介于50%至60%的有22款,介于60%至70%的有64款,另外有11款虧損超過70%。
如此收益表現,令QDII理財產品幾乎從市場上消失。在將近4周無QDII發(fā)行后,10月份僅有匯豐銀行發(fā)行了4款QDII理財產品。據了解,中資銀行2008年度QDII理財產品發(fā)行量不足10款,而外資銀行受累于產品虧損加劇,對QDII理財產品的發(fā)行也逐漸趨于保守,近4個月的發(fā)行數僅為2008年前6個月總數的兩成。對此,有關專家分析說,收益表現較差是導致產品發(fā)行趨減的主因,不僅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購買信心,也使投資者從起初海外淘金、分散投資的初衷,轉而回歸理性投資,對理財產品風險的可控性和收益的可實現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銀行對QDII產品的熱情也降至了最低點。
鑒于此次金融危機的長期影響,對于銀行來說,如何避免或減輕QDII理財產品在類似事件中的沖擊才是關鍵。普益財富的專家表示,虧損較深的QDII理財產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共性。如理財產品結構設計過于簡單,缺乏運作管理機制。有些產品只是簡單投資于海外基金,將理財產品直接暴露于風險之下,收益隨海外基金的漲跌而巨幅波動;再有就是風險規(guī)避機制缺失。
相比風險較高的QDII產品,結構型理財產品無論收益還是發(fā)行情況也不容樂觀。據普益財富不完全統計,10月份僅發(fā)行了28款,延續(xù)了近期的萎縮趨勢,并且全部是外資銀行所發(fā)行,掛鉤標的主要為利率、股票、基金、匯率以及指數。專家指出,金融危機帶來的資本市場急劇下滑是結構型理財產品表現糟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理財產品設計存在缺陷也是其中關鍵因素。多數理財產品未設定完善的風險控制措施,在危機面前將風險全部暴露。不過,從金融創(chuàng)新的角度看,結構型理財產品的技術和創(chuàng)新程度遠遠強于信貸與票據資產類理財產品等普通理財產品,該類產品的發(fā)展有利于銀行理財市場在技術和管理水平上向更高層次發(fā)展,但是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必須注意風險控制。 (記者 謝利)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