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者在購買基金類理財產品時要格外注意,如果購買得太早,大筆資金很可能會凍結在賬戶中一段時間,而此間只能享受活期利息;如果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資金,可以到臨近停售日時再購買,但如果產品熱銷的話,也有可能買不到自己希望的額度。
廣州市民紀先生近日向本報反映,本月中旬他用幾十萬元資金到工行購買理財產品“富甲天下”,當時工作人員告訴他,銷售日期截止到10月22日。但22日這天,他打電話到工行才得知,該產品的銷售期延長至29日。
理財產品的銷售期為什么會延遲呢?紀先生很是不解,認為銀行不講信用,導致自己的資金閑置太久,錯過了再次投資的機會。紀先生說,早知道該產品的銷售日期到月末才結束的話,就會先把這筆錢拿去打新股,等到29日再購買,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資金。
為此,記者聯(lián)系了工行廣東省分行營業(yè)部,該營業(yè)部表示,“富甲天下”發(fā)售期是鑒于發(fā)售期市場情況,依照該產品說明書的規(guī)定而延長的,符合相關規(guī)定。對此,紀先生表示,在他購買該產品時,產品說明書還沒印制出來,后來由于出差,也沒有再到銀行索取。而銀行在說明書還沒有印制的情況下,也沒有對其進行詳細解釋。
據(jù)記者了解,該行此次發(fā)售的“富甲天下”,實際上是基金產品,因此投資者購買時會遇到與買基金一樣的風險。一般情況下,一只基金的募集規(guī)模只有達到2億元之上,才能開始運作。因此在銷售時,基金公司不會公布銷售期,只會設定一個銷售量,如果始終不能達到銷售規(guī)模,就會放棄計劃。這樣就出現(xiàn)了購買風險,因為在募集期很難知道最后的銷售情況會怎么樣,但投資者還是要先行購買,當計劃取消時,再由基金公司把錢退回來。因此就會出現(xiàn)像紀先生一樣,資金閑置,失去其他投資機會的情況。
貼士
理財產品的關鍵“時間點”
除了基金類產品之外,購買其他理財產品還有沒有需要注意的“時間”問題呢?據(jù)農業(yè)銀行理財師介紹,以下四個“時間”需要投資者正確認識:
一是“發(fā)售日期”。所有理財產品都有發(fā)售日期,即產品份額開始發(fā)售之日起到產品份額發(fā)售結束之日止。一般發(fā)售期為一至兩周,最長不超過1個月。
二是“計息日”:計息日是理財產品正式運作的日期,一般在停止銷售的次日。因此計息日和停售日并不是一個概念,銷售期內,客戶的資金存放在客戶活期賬戶里,只計活期利息,不計理財收益,理財收益是從起息日才開始的。
三是“提前終止日”:在規(guī)定的日期里,銀行或投資者有權提出提前終止該理財產品的投資。一般產品說明書會標明可以提前終止的日期。
四是“觀察日”:目前很多銀行推出設有觀察日的理財產品,如在一年中設有四個觀察日,每季度有一個。在觀察日這一天,如果理財產品的收益達到預期,可以提前終止投資。但是“觀察日”跟“提前終止日”也不是同一個概念,在觀察日結束投資,需要產品的運作一定要觸及提前終止的某些條件。而“提前終止”卻不需要,只要銀行或投資者認為有需要提前終止,就可以對設有“提前終止日”的產品提出終止。(記者 伊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