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丹霞”地貌群和“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正式入選2010年聯(lián)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令中國的世界遺產數(shù)量達到40個。據(jù)本報此前報道,“中國丹霞”申遺大約花了十幾個億,參與申遺專家認為這錢花得值。但記者近日就此事采訪業(yè)內專家和游客時卻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有專家更尖銳指出,雖然申遺本身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是糾結于計算“申遺值不值”的“經(jīng)濟賬”,必將歪曲甚至泯滅了申遺原是為保護人類自然文化遺產的本意,而國內過度熱衷申遺的現(xiàn)象也必將導致遺產價值的貶值。
文/記者 陳薇薇
熱點爭論 值不值
誰認為“值”?政府、專家、景區(qū)
誰在說不值?老百姓
從“中國丹霞”項目申遺的十幾個億花費中,我們看到了申遺是需要花大價錢的。但花了大錢成功申遺的畢竟是少數(shù),更多的是如晉祠申遺花了1億多元不成功還要繼續(xù)投入再申遺的項目。申遺費時費力費錢,到底誰會認為值?
政府和經(jīng)營者:值
原因:拉動GDP
實際上,申遺是一場利益的博弈。在資深旅游專家陳旭軍看來,政府、專家、經(jīng)營者、游客對于“值不值”都各有說法。對政府和經(jīng)營者來說,申遺是值得的,因為它將可能對政府GDP有所貢獻,之前已有成功的例子,例如“平遙古城1997年申遺成功,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從1997年的0.96%增長到2008年的13.91%,旅游綜合收入也從1250萬元增加到2008年的6.7億元”,因此旅游帶動GDP的神話一直在蔓延,被一些地方政府、經(jīng)營者視為脫貧良方,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像此次丹霞申遺的牽頭者湖南崀山所處的新寧縣,雖然2008年該縣財政收入剛剛突破2億,但為這次申遺就敢砸出4個多億。陳旭軍認為:“花錢值不值還要橫向比較,看看國外為申遺花多少錢,這些錢用得合理與否,不能只是花錢將表面功夫做好糊弄評委,還要長期觀察是否有質的變化!
老百姓:不一定值
原因:申遺變味
廣東旅游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武旭峰表示,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則又是另一種視角,舉個例子:“韶關300多萬人口,這次申遺平均每人要花100多元,對于一個還要靠領扶貧基金過活的貧困地區(qū)來說,申遺成功后還過大地劃定一塊區(qū)域進行保護,老百姓不能在此開發(fā)勞作,這對他們是有欠公平的!
記者就此事也詢問了幾位驢友的意見,驢友小云的想法很有代表性:“本來申遺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到遺產價值,但現(xiàn)在似乎變味了,申遺花的是我們納稅人的錢,一申遺成功還立馬想漲價,這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事情當然我們會覺得很不值。”
學者:錢花在
資源保護上就值
不過,中山大學旅游學院系主任張朝枝則認為申遺本身是沒有原罪的,但首先要理清申遺所花的錢到哪里去了,就好比說廣州亞運會到底花了多少錢,實際上很多是用在城市基礎設施改造上了,這些費用其實不能完全算在申遺費用的頭上。
“不管申遺花了多少錢,只要是花在資源保護上,不要過分功利,老百姓就會支持!睆埑θ缡钦f。
深度剖析
申遺熱深層原因
原意:保護自然文化
曲解:把世遺當搖錢樹
對于國內的“申遺熱”,武旭峰向記者表示自己“感慨良多”:“現(xiàn)在有些參與申遺的人可能把本意理解錯了。申遺是為什么,從遺產組織和申遺的初衷來說,是擔負起保護文化和自然瑰寶的責任。但現(xiàn)在一些旅游專家和旅游管理部門卻把它當作一種買賣,這實在是歪曲了本意!
的確,現(xiàn)在名義上保護,實際上是潛藏著巨大經(jīng)濟利益動機的申遺舉動不在少數(shù),這也導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這幾年明顯收緊了申報程序,不僅對遺產評審條件越來越嚴格,還明確規(guī)定一個國家每年只能分別申報一個自然和文化遺產項目。對此,陳旭軍覺得很痛心:“如果自然文化遺產非得依靠申遺的手段才能保護那就太可悲了,這也反映了國人往常對自然文化不愛惜的態(tài)度,現(xiàn)在是重視了,卻把世遺當作搖錢樹!边@也反映出當下國情喜歡算經(jīng)濟賬、金錢賬,精神文化賬卻不重視,這也是社會怪現(xiàn)象的一種體現(xiàn)。
深層原因是體制格局
申遺資金壓力逼迫景區(qū)漲價
深究申遺熱背后的原因,其實是體制格局決定的。據(jù)張朝枝分析,在文化自然的保護上,目前政府的投入是相當有限的。“申遺過程會導致利益惡性循環(huán),沒有中央補助,地方政府要承受經(jīng)費壓力,壓力將分攤到景區(qū),景區(qū)有了資金壓力,于是動用門票上漲等手段!
武旭峰則認為,既然是人類的遺產,就要還給人民,不能因為戴了高帽就圈地收費,或者拿著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和老天爺留下的自然遺產不斷加價,長此以往老百姓必定對景區(qū)失去信心。
申遺之后 效果反思
弊:申遺想立收成本 想法太幼稚
因為申遺需要成本,所以就要計算“成本回報”。在采訪中,專家都不十分看好申遺對景區(qū)立刻帶來的井噴作用。張朝枝曾對此課題作統(tǒng)計,中國有40個遺產項目,有65處世界遺產地,申遺真正成功拉動旅游效果達到預期的不到40%,像平遙古城迅速拉動GDP效果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陳旭軍舉了開平碉樓的例子作佐證:開平碉樓申遺成功后并沒有帶來游客井噴,源于申遺后交通一樣不完善,沒有整合成一個大品牌和有力的旅游產品,缺乏新意。
另據(jù)了解,同樣是世界遺產,去年申報成功的喀斯特地貌如果算上經(jīng)濟賬,今年遠遠沒還清。如果還以為戴了世遺的帽子游客就會蜂擁而至,那么就太低估游客的智慧了。
利:督促保護 聚焦世界眼光
看得出,多數(shù)專家仍對申遺的效果抱以希望。首先,申遺是一件世界矚目的大事,能起到宣傳效果。張朝枝以北京奧運和即將舉辦的亞運會做比較:“舉辦奧運會、亞運會并不是為了賺錢,關鍵是吸引全世界的眼光。申遺不管動機是什么,但至少結果是對遺產的保護比以前受重視了。中國遺產的核心價值被西方專家認可,相當于做一次全球性的廣告!
其次,“世界遺產”這頂帽子能對項目本身帶來約束力,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定期監(jiān)控世界遺產的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不符合申遺原意的現(xiàn)象,便會勒令整改甚至取消其世界遺產的稱號。據(jù)了解,張家界以及麗江都因為過度開發(fā)危及生存狀態(tài),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勒令整改。
還有專家則希望通過對申遺的關注讓世界看到更多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武旭峰認為,只要能挖掘景區(qū)背后的文化內涵,就能體現(xiàn)出遺產的寶貴,不一定非要到聯(lián)合國去申請這些名頭,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是好的,就會發(fā)光。
相關鏈接:
關于申遺的疑問
申遺開銷大,花費去了哪?
據(jù)了解,中國丹霞申遺專家組組長彭華曾經(jīng)向本報表示“中國丹霞”花了十幾個億,具體來說,申遺的花費包括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如道路改線和擴建等,以及花在景區(qū)綜合治理上,如拆遷改造原有的有礙景觀的建筑等,此外還需要活動費、參展費等等。記者采訪時了解到,僅在中國已經(jīng)成功申報的40處遺產中,并不是每一個都花費了巨資,比如長城在1987年申遺時并沒有花太多錢,因為景區(qū)本身就已經(jīng)比較完善。
為何申遺大項目越來越多?
近兩年,捆綁申報的項目越來越多。這是因為世界遺產組織評審組對申報項目采取收緊政策,于是衍生出諸如“子母艦”、“捆綁申遺”等對策。這次六省丹霞地貌同時列入遺產名錄,也開創(chuàng)了一個捆綁申遺的新紀錄。
別讓世界遺產
越來越“貶值”
相比起申遺參與者的態(tài)度,我們更關心的是老百姓的想法。這次中國再添兩項世界遺產,卻見到大眾以及媒體的反應并非都是歡欣鼓舞的,甚至還有人在網(wǎng)絡上感嘆“申遺怎么突然變味了”?
應當承認,中國的世界遺產數(shù)量比起其他國家還是比較少的,于是近幾年中國花大力氣為自己爭取。但如今申遺的“雙刃劍”越加明顯,花費人力物力成功戴帽之后門票立刻有了理由迅速飆升,公眾利益遭受損害,老百姓顯然是不會愿意的。更何況,有一天當“世界遺產”在中國遍地開花之后,每一處世界遺產是否還能如此珍貴,是否還會如預期的門庭若市?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申遺本是為了保護,并不是追逐經(jīng)濟利益的捷徑。我們無法去深究背后體制的缺憾,只能希望申遺能夠回到最本原的出發(fā)點,通過大眾對申遺的關注,提升政府、人民對人類自然文化的珍視。當然,申遺成功后也不意味著衣食無憂,再多的名頭也抵不過自身的精彩。還不如挖掘多些內涵,將景區(qū)包裝得更有深度來得實在。有了飽滿的內涵,到時候再談升門票價格也來得及。畢竟,成熟的游客越來越多,大家可不會那么容易被名頭忽悠。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