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薇(右)和郭思達(dá)
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在北京衛(wèi)視已播到14集,伴隨而來的爭議也愈熾。這次,評語中的高頻詞除了“雷”,還冒出個“鬼”字。而被大家“炮轟”的“鬼”點,除了服裝造型、剪輯手法外,主要是配樂!靶掳娴囊魳氛孀屛壹m結(jié),這又不是拍《聊齋》!薄澳桥暲鲜峭蝗幻俺鰜,也太瘆人了吧,我是在看鬼片嗎?”面對諸如此類、甚至尖刻的“鬼樂”評價,新版《紅樓夢》作曲之一杜薇哈哈一笑:“不好意思,我嚇著大家了!
“帶電”的昆曲“根”沒跑
2008年冬天,李少紅的“御用音樂制作人”廖嘉偉把并不出名的作曲人杜薇介紹給新紅樓劇組,之后,杜薇又引薦了自己的師弟,電影《手機(jī)》、《白銀帝國》的配樂作曲者郭思達(dá)。經(jīng)過一年多磨合,杜薇、郭思達(dá)聯(lián)手創(chuàng)作出全劇包括片頭、片尾曲在內(nèi)的15首插曲及各種背景樂。“其實我們考慮過好幾個方案,包括純民族風(fēng)、純西洋管弦樂。”杜薇說,但他們最終敲定了“帶電”的昆曲風(fēng),“就是用‘氛圍電子’樂打底,主題性則用昆曲表達(dá),根還是民族的,沒跑!
可是用昆曲貫穿始終,許多觀眾感覺距離太遠(yuǎn)。對此杜薇表示理解,畢竟昆曲的流行度不高,但“不要忘了,《紅樓夢》講的是貴族故事,賈府不是一般的市井家庭,所以一開始世俗小調(diào)就不在我們的創(chuàng)作視野里”。為了表現(xiàn)貴族氣質(zhì),配樂中用到的民族樂器也多是阮、古琴等“文人音樂”的代表。至于在古典韻味濃厚的主題中用電子樂會不會太矛盾?杜薇解釋道:“‘氛圍電子’最能營造出導(dǎo)演所需要的‘夢’的迷幻、神秘感覺,這是其他如民族、西洋樂都做不到的!
那股“陰性”很“鬼”
“最近我回答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的音樂怎么弄得跟鬼片似的?’”沒等記者問,杜薇自己就笑著把“鬼片”二字抬了出來。顯然,對此她并不是很介意,“但我真覺得這只是一種風(fēng)格而已”。
對“鬼樂太雷人”的評價,杜薇回應(yīng):“從文學(xué)上說,鬼神文化本身就是古典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音樂上說,李導(dǎo)的片子,從《大明宮詞》到《橘子紅了》,一直是陰柔的路子。而音樂必須為劇服務(wù),況且昆曲本身就很陰柔,所以這種貫徹到音樂上的‘陰性’,大概就是老百姓眼里‘鬼’的地方吧!
劇中,金陵十二釵人人都有自己的判詞和代表樂,例如王熙鳳一出場,配樂里就有笑聲,林黛玉的音樂中則有咿呀之聲,這也讓不少觀眾覺得“恐怖”。但杜薇說這其實是從每個人的性格入手,“導(dǎo)演要求每首判詞一出來就必須知道說的是誰,所以得找出各人的特點,像林黛玉的咿咿呀呀,是表現(xiàn)她的天真純潔!
“遍地都是我的聲兒”
“網(wǎng)上有人說:一聽到背景樂里冒出來拉長的咿呀女聲就背后冒冷汗。哈哈哈,真抱歉,那是我的聲音!”說話時有著低沉嗓音的杜薇,很難讓人想到片中的吟哦包括插曲中的所有女聲,都是出自她口,“我一唱歌嗓子就會變高變尖,好多朋友也聽不出來!彼⒉唤橐庥浾咄嘎堆莩,“還是讓廣大人民群眾盡量有的放矢地罵吧!”
因為音樂的“根”在昆曲,她和同樣參與配樂演唱的郭思達(dá)還向昆曲大師張衛(wèi)東請教,錄唱時她戲稱自己用的是“創(chuàng)造性演唱法”:“腦子里是昆曲的東西,由它發(fā)散開,開口了就自由發(fā)揮!崩钌偌t特別中意她的吟哦,也就是觀眾眼里“詭異的拉長的咿呀女聲”。成片出來后這些吟哦所用之多,連杜薇自己都嚇了一跳:“沒想到用了這么多地方。朋友跟我說,你火了,遍地都是你的聲兒!”雖然知道網(wǎng)友反應(yīng)激烈,她還是挺認(rèn)同導(dǎo)演的做法:“這是她的音樂特色吧,你看之前的《大明宮詞》也是這樣,大段的人聲合唱。她就是覺得人聲本來就是音樂的一部分。”
實習(xí)記者 王硯文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