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勝精兵
——毛澤東新聞文章分析
毛澤東豐富的宣傳和新聞理論來自于他豐富的宣傳和新聞實踐。盡管毛澤東年輕時想做“新聞記者”(《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頁)的美夢未能成真,20世紀50年代想“把主席這個職務辭了”“當個專欄作家”(《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第194頁)的心愿亦未遂,但他一生中卻寫下了數(shù)量頗多的新聞通訊類文章。年輕時主編報刊時其文往往多從己出,并時常為別家報刊撰稿。在爾后漫長的革命生涯中,他也曾親筆撰寫過不少新聞通訊,僅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新華社撰寫和修改文章就多達 100余篇,《毛澤東選集》中便收錄了他28篇新聞類文章。在《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的《作品》編中也收錄了他同樣數(shù)目的文章。這些文章,其寫作的起訖時間是1942年10月至1949年9月這7年間,時值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這兩個艱難困苦的時期。文章總計字數(shù)36000有余,單篇文章最長者2000余字,最短者僅有百余言。除《歷史教訓》一文是對世界軍事形勢——蘇德戰(zhàn)爭態(tài)勢的述評(社論)外,其余皆是國內(nèi)新聞,文章形式為消息、述評、時評、發(fā)言人談話、答記者問、廣播講話、編者按等,內(nèi)容幾乎全是涉及敵我雙方的軍政之事,故這些文章從總體上反映了戰(zhàn)爭時代的特點,是一種軍事政治新聞。在這些新聞文章中,有的不僅在當時傳誦一時,而且在今天也不失為文中范典。這些新聞文章的最大特色是,或準確報道了時事信息或有力抨擊了時政,風格清新、文理明晰,令人愛讀。它們透現(xiàn)了為文者的遠大政治謀略和軍事眼光,言簡而意賅,文小卻顯大手筆。故文章不僅起到一般的新聞作用,更能教育和激勵中國共產(chǎn)黨人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堅定革命必勝的信心。字里行間,愛人民之所愛,恨人民之所恨,言懇意切。不僅如此,新聞在毛澤東手里有時還會直接成為一種向敵人展開心理攻勢的有力精神武器,成為配合軍事政治行動的射向敵人的精神強弩。
文章短小卻顯露出撰文者的大手筆,從《作品》編的第一篇文章《歷史教訓》即見一斑。這篇文章是毛澤東為延安《解放日報》撰寫的社論,時值1942年10月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鏖戰(zhàn)正酣之際,亦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處在艱難的時刻。社論首先引蘇德雙方報刊對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具體進程的報道,指出希特勒的“巨大計劃”“被斯大林格勒的抗戰(zhàn)所粉碎”,進而分析希特勒失敗的重要原因是實力與野心之間的矛盾。其表現(xiàn)是軍事上的“避實就虛”,即他避開列寧格勒、莫斯科,集中兵力于南線拼命爭奪沃羅涅茲等地,卻打不開,于是集中攻擊斯大林格勒與高加索北麓,但又打不開,只好放棄攻勢,被迫轉(zhuǎn)入防御地位。希特勒也許還想最后掙扎一下,但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了。社論在指出希特勒必敗無疑之后,便具體述評了保衛(wèi)斯城戰(zhàn)爭的全過程,指出戰(zhàn)爭初期蘇聯(lián)紅軍在頓河河曲戰(zhàn)斗23天的英勇作戰(zhàn)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紅軍在這一時期的戰(zhàn)略退卻導致德軍分兵,從而減輕了斯城保衛(wèi)戰(zhàn)的壓力,而后又同德軍展開了23天的消耗戰(zhàn),最后在斯城粉碎了德軍的進攻。社論最后從蘇德戰(zhàn)爭中得出這么一個歷史教訓:只要人們不對法西斯講慈悲,多一點勇氣,法西斯就會失敗。社論把希特勒的慘敗與日本侵略者在亞洲戰(zhàn)場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指出日本的實力與它的野心之間的矛盾,也是一定要把日本法西斯壓得粉碎。(《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第225—229頁)毛澤東的這篇社論雖只有2000字,卻切入軍事形勢,說理透徹,道出德國法西斯必敗的根本原因,并由遠而及近,指出日本法西斯也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這就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戰(zhàn)勝日本侵略者的信心。這樣的文章,只有具備遠大軍事眼光的政治家才能做出來,非一般職業(yè)新聞工作者所能為之。
新聞文章在毛澤東那里往往是一種“文戰(zhàn)”,它與“武戰(zhàn)”相結(jié)合,相得益彰。這從毛澤東在蔣傅軍偷襲石家莊時寫的消息、評論及其它文章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1948年10月15日,東北解放軍攻克錦州后,旋即戈指沈陽,東北全境解放在即。蔣介石為了挽救敗局,便令在北平的傅作義部隊實施偷襲石家莊以“搗毀中共統(tǒng)帥部”的計劃。10月下旬,在河北平山西柏坡指揮全國解放戰(zhàn)爭的毛澤東得知敵人偷襲的陰謀后,一方面指派當?shù)剀娒裱赝究棺,并調(diào)遣遠在綏平線上的野戰(zhàn)軍主力回援,同時電示東北野戰(zhàn)軍派部隊西進以威脅北平,還指令太岳兵團圍困山西之敵不使東犯;另一方面則親自為新華社撰寫消息和評論,緊密配合軍事部署。10月25日,毛澤東撰發(fā)第一則消息《蔣傅匪軍妄圖突擊石家莊》,消息稱:華北黨政軍各首長正在號召人民動員起來,配合解放軍,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敢于冒險的匪軍(解力夫:《解放戰(zhàn)爭實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6頁)。10月27日又撰發(fā)了第二則消息《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沿線人民準備迎擊蔣傅軍進擾》,消息號召華北軍民充分準備,“誘敵深入,聚而殲之”。(《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第260頁)
毛澤東撰發(fā)這些消息意在示形于敵,給進犯之敵人極大的精神威懾,進犯軍中有的指揮官在讀到這些消息后哀嘆:“我們自以為這是一次極為秘密的行動,可是部隊尚未出發(fā),解放軍對一切都了如指掌,登在報上,只怕此舉是有去路,無回路!”(解力夫:《解放戰(zhàn)爭實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8頁)有的指揮官則無心南進,幾次要求回師。當敵軍偷襲最終受挫后,毛澤東隨即在10月31日撰寫了《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一文,由新華社向全國播發(fā)。評論辛辣地諷刺道:蔣介石因軍事上指揮無能,在慘敗之后溜回南京,但卻不像項羽有“無面目見江東父老”那種羞恥心理,他還想活下去,于是“挖空心思,想出了偷襲石家莊這樣一條妙計”,由蔣傅兩家合股派三十五軍和十六軍南下,但“這里發(fā)生了一個問題:究竟他們要不要北平?現(xiàn)在北平是這樣的空虛,只有一個青年軍二○八師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綏東段也只稀稀拉拉的幾個兵了。總之,整個蔣介石的北方戰(zhàn)線,整個傅作義系統(tǒng),大概只有幾個月就要完蛋,他們卻還在那里做石家莊的夢!”(《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第262頁)寥寥數(shù)語,把蔣介石王朝的窮途末日之境和盤托了出來。這則評論廣播以后,不僅對解放區(qū)軍民是巨大的鼓舞,更對蔣軍尤其是據(jù)守北平的傅作義部隊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毛澤東撰寫的另外幾則消息如《我軍解放鄭州》、《東北我軍全線進攻,遼西蔣軍五個軍被我包圍擊潰》、《中原我軍占領南陽》以及《人民解放軍總部向黃維兵團的廣播講話》、《劉伯承陳毅兩將軍向黃維兵團的廣播講話》等等,也都具有威脅敵人的巨大精神力量,使蔣軍官兵心理上蒙上一層難逃滅亡命運的陰影。尤其是兩則對黃維兵團的廣播講話,配合淮海戰(zhàn)場的圍殲戰(zhàn)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廣播講話勸告蔣軍官兵認清自己的險惡處境,不要替美國人、蔣介石少數(shù)反動派及國民黨貪官污吏打仗賣命,放下武器,掉轉(zhuǎn)槍口,同解放軍一道打到南京去,去推翻已搖搖欲倒的南京政府。廣播講話告之解放軍寬大為懷的政策:凡放下武器者“就給以寬大待遇,不論官兵,一律不殺不辱”(《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第267頁),都有生路。顯然,廣播講話對加速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具有很大的助動作用。
作者:胡為雄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