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媒體上關于季羨林的各類消息接連不斷,書店里關于季羨林的書籍層出不窮。對于這種“熱”的程度,季羨林的關門弟子、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上周末在上圖以《作為長者和學者的季羨林先生》為題的演講中,發(fā)出了“看不懂”的感嘆。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滿懷著愛和責任感的老人,在一個普遍以自我為中心的年代里“走俏”了;一個像土地般樸素、真誠,從來不追名逐利的老人,在一個講究包裝、炒作的年代里“走俏”了,這是他“看不懂”的一個主要原因。
盡管看不懂,但錢文忠堅定地相信,“我們的時代正需要這樣的世紀老人,季先生的身上寄托了善良的人們太多的精神夢想。對季先生的這種尊崇,當然讓我這個弟子感到快樂,但同時也讓我陷入到一種茫然和悲哀之中:難道我們不應該看到,在這股熱的背后隱藏著在精神、道德和人文情懷方面的貧乏和蒼白么?”
“國學大師”稱謂未始不可
前一段時間,季羨林曾公開表示要辭去諸如“學術泰斗”、“國學大師”、“國寶”之類的“帽子”,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而關于季羨林是否堪稱國學大師,錢文忠認為,季羨林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或者說狹義的“國學大師”,但如果按照近20年來比較通行的廣義上的“國學”定義來看,那么,稱季羨林為“國學大師”也未始不可?傊,“應該尊重季先生自己的看法”。
錢文忠認為,目前擱在季羨林頭上的所謂稱謂,都是一個不重在反映專業(yè)學術領域的尊稱,“季先生無疑是一個歷史人物,自有其歷史地位。但這個地位的確立,首先因為他是一位杰出的學者,我們應該努力去了解他在學術史、精神史上的創(chuàng)獲與貢獻。”
在新近出版的《季門立雪》中,錢文忠總結道:“如果說季羨林的學術研究有一條貫穿其中的紅線,那么,這條紅線非印度古代語言研究莫屬。無論是對于研究中印關系史、印度歷史與文化、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和民間文學、吐火羅文,還是翻譯梵文等語種文學作品,先生在印度古代語言研究領域的工作、成就、造詣,都具有首要的、根本的重要性!
生活故事首度曝光
對待“季羨林熱”,錢文忠覺得,最好的、最要緊的辦法就是要真正地了解,進而理解季老。倘若離開了“人”,而去評說關于某“人”的“熱”,那注定是隔靴搔癢。錢文忠披露了季老在生活中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北大看守行李
季老穿著極其樸素,經常被人看成是學校里的老工人。不止一次,季老會被來報到的新學生叫住,替他們看行李,有時一看兩小時。而這些學生兩三天后就會在北大的迎新會上,看見主席臺上的季羨林校長。
-備小禮送司機
對北大的司機,季老每次都會為他們準備一些小禮物。有幾位司機說,他們接送的大人物,幾乎都是不怎么和他們說話的,只有季老下了車道謝不說,還要站在門口目送車子駛遠。
-支持保姆讀書
季老還常常往自己的家鄉(xiāng)小學寄錢寄書。就連在家里工作過但已經離開了的保姆,倘若喜歡讀書,季先生都會給予支持。錢文忠清楚地記得一張匯款單子上季先生的留言:“這些錢助你讀書,都是爬格子所得,都是干凈的!
-捐古畫四百幅
前幾年,北大接受了一筆來自季羨林的數(shù)目巨大的捐贈,僅僅古字畫就有四百多幅!他收藏的最底線是齊白石,這些收藏當中甚至有蘇東坡的《御書頌》,光這些價值就達億元。季老捐出的不僅是字畫,還有古硯、印章、善本,以及自己畢生積蓄的稿費。并且,他還不停地把近年來的稿費捐贈出來。(記者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