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寫作]一邊是苦旅 一邊是頑主
核心提示:余秋雨和《收獲》的副主編李小林是大學(xué)同班同學(xué),1987年李小林收到余秋雨寄來的兩篇散文,當時身為上海戲劇學(xué)院院長的余秋雨正在西北作考察,在信中余秋雨說他走的是文化苦旅。
《收獲》在1980年代末的一個亮點是專欄的推出,這其中不能不說到余秋雨。
余秋雨和《收獲》的副主編李小林是大學(xué)同班同學(xué),1987年李小林收到余秋雨寄來的兩篇散文,當時身為上海戲劇學(xué)院院長的余秋雨正在西北作考察,在信中余秋雨說他走的是文化苦旅。
1988年第1期,《收獲》開散文專欄《文化苦旅》,發(fā)表的第一篇是《陽關(guān)雪》。余秋雨后來回憶道:“我就這樣邊想邊走,走得又黑又瘦,讓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洗去了最后一點少年英氣,疲憊地伏在邊地旅舍的小桌子上涂涂抹抹,然后向路人打聽郵筒的所在,把剛剛寫下的那點東西寄走。走一程寄一篇,逛到國外也是如此,這便成了《收獲》上的那個專欄……”
《收獲》副主編程永新回憶說:“當時,余秋雨還擔任上海戲劇學(xué)院院長,各種社會活動比較多。面對李小林的‘催逼’,余秋雨是苦不堪言。但是,由于他們是老同學(xué),余秋雨也不好發(fā)脾氣。到后來,我們覺得他越寫越好了,用行話說,他寫開了。一開始的時候,他寫得比較緊,不灑脫,不放松。到后來則達到了一種比較松弛的狀態(tài)。這么兩三年寫下來以后,讀者反映也越來越好!痹谂c《收獲》長達七年的合作中,余秋雨相繼開設(shè)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天話語》、《舊城迷藏》等專欄,但《文化苦旅》對于《收獲》和余秋雨都有著開拓性的意義。《文化苦旅》結(jié)集出版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文學(xué)暢銷書。
“文化苦旅”成為余秋雨代名詞,他也因此成為大眾和媒體追逐的對象,然后是數(shù)不盡的爭議。
對于王朔在《收獲》的亮相,程永新回憶說:“1980年代的時候,我們當編輯的,經(jīng)常會自覺地翻閱其他雜志,當時隨便翻到《當代》上的一篇小說《空中小姐》,我覺得很好看,作者很會講故事。要說這個小說有多么的深刻,多么的了不起也不是,但非常吸引人看下去。我覺得當時中國具備這種敘事魅力的作家其實不多。所以我就通過《當代》給他寫信,向他約稿。我覺得敘述魅力是一種天賦,雖然通過培訓(xùn)也能將這種技能發(fā)揮出來,但更多的是小說家應(yīng)該具備的天賦。我現(xiàn)在記不清他是否當時就給我回信,我現(xiàn)在正在編一本書,其中有作家的書信來往,我看了一下,王朔當時跟我的信件來往還是很多的!额B主》則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寄給我的,我記得,我們是探討過這個小說的,個別的地方請他稍微修改了一下。我的印象中,他跟我們的合作沒有大的問題,只有個別的細微變動,比如某些句子的調(diào)整。只是當初的題目叫《五花肉》,俗是一個方面,我覺得它跟小說不貼。所以請他再想想!覀兿M倨鹨粋名字。后來他起了三個名字,我們選中了《頑主》。小說描寫的幾個人物十分詼諧,幽默,我們覺得這個名字和他們的語言方式很合適。一個好的名字可以勾起人閱讀的欲望。
鏈接
王朔談《收獲》
我倒是覺得《收獲》在當時的那些刊物中,是比較尊重作者的。我不知道這些老刊物以前是不是勁勁的。反正我的稿子寄去了,《收獲》它不會來信說讓你加上個光明的尾巴。從《頑主》開始,就沒人再要求我加什么尾巴了,沒人這么說了。其實在這之前,寫《一半火焰……》的時候,我給了《十月》,《十月》這樣的刊物都跟我講,你的這個故事就這么完了?你這個人物得學(xué)好呀!到了《收獲》時,我才開始感到一種寫作的自由的快樂。嗨,可以沒人管了!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了,而且這東西出來了以后,甚至還有些人叫好。當然,《頑主》發(fā)出后,我聽到的第一反響是認為不好,是那幫看言情的讀者,一看這不是寫一幫流氓嗎?怎么能這么寫?你王朔的小說不好看了,我們從此不看你的東西啦。后來又有一幫男讀者說啦,唉,還是這個有意思。
(在《收獲》發(fā)表之后)那個時候,我覺得,自信呀,自我意識呀和自由度也是相關(guān)的,你的自由度越大,你當然就可以更自我一點兒,到后來慢慢就放開了……其實這種是特別具體的。那時我才不到三十歲,二十多歲,還是有一種很單純的東西。
[30年寫作]現(xiàn)代性困惑與身份認同
核心提示:一個不能忽視的事實是,1980年代初,在“知青”與“傷痕文學(xué)”之后,一個影響深遠的文學(xué)流派是“尋根文學(xué)”的崛起,這一群體的代表作品最初出現(xiàn)時雖然在《收獲》的視野之外——但有意思的是,這一群體的部分重要作家卻與《收獲》編輯相關(guān)
一個不能忽視的事實是,1980年代初,在“知青”與“傷痕文學(xué)”之后,一個影響深遠的文學(xué)流派是“尋根文學(xué)”的崛起,這一群體的代表作品最初出現(xiàn)時雖然在《收獲》的視野之外——但有意思的是,這一群體的部分重要作家卻與《收獲》編輯相關(guān),阿城的《棋王》即是由現(xiàn)任《收獲》副主編肖元敏編輯的(時任《上海文字》編輯)。《收獲》同時也編發(fā)了后來被視為“城市文化尋根”的代表作家陸文夫的《美食家》、鄧友梅的《煙壺》。
1982年以后,隨著汪曾祺故里回憶小說、阿城的《棋王》、張承志的《北方的河》、王安憶的《小鮑莊》等作品的發(fā)表和引起轟動,許多知青作家加入到了“文化尋根”的寫作之中,并成為這一文學(xué)潮流的主體。1985年韓少功率先在一篇綱領(lǐng)性的論文《文學(xué)的“根”》中聲明:“文學(xué)有根,文學(xué)之根應(yīng)深植于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土壤中”。
雖然打出了“文化尋根”的旗號,但對于什么是“文化”,作家們看法并不一致。大多數(shù)作家選取了自己最為熟悉的某個地域作為切入文化層面的基點,這其中有城市市井的,也有鄉(xiāng)村的,鄧友梅和陸文夫各自扎根于北京胡同與蘇州小巷,而引人注目的則是韓少功的《爸爸爸》、《歸去來》、《女女女》等小說都帶有這方面的探索意義。王安憶的《小鮑莊》則是在社會背景及具體時空虛化的前提下,以凝重、寫實的筆觸,突現(xiàn)出封閉狀態(tài)中農(nóng)民自在的生存方式,古樸的仁義道德作為小鮑莊村人的精神依托。
汪曾祺本人深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熏陶,他“有意識地吸收民族傳統(tǒng)”,認為“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極致”,作品要有“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他喜愛老莊的隨遇而安,又善于將人生的各種況味糅入濃郁的風俗畫,而在這風俗畫中寄托著一種美好人性與人情的理想。他寫《受戒》,寫自己“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在那個水鄉(xiāng),人們出家當和尚,幾乎沒有清規(guī)約束,和尚可以殺豬吃肉,娶妻生子,小和尚明海與小英子的情愛正是在這種自然、率性的環(huán)境中如水一般平常地出現(xiàn)和流淌。
另一個不能不提的小說是阿城的《棋王》,阿城寫王一生的“吃”,有種返璞歸真的意味。曾任《北京文學(xué)》副主編的李陀后來回憶說:“‘阿城的《棋王》編輯肖元敏現(xiàn)在是《收獲》的副主編——當時汪曾祺和何立偉的小說使我進一步考慮我們的本土資源,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里到底有什么資源可以用到我們小說里頭。這時,發(fā)生一件事。1983 年冬天,幾個朋友在我們家吃涮羊肉,那時和阿城已經(jīng)很熟了,我是電影美學(xué)小組的,我和他爸爸特別熟。他爸爸、媽媽特別關(guān)照說,我們這兒子特別喜歡寫東西,后來就和他熟了。開頭他給了我?guī)灼麑懙臇|西看,我覺得寫得特別好,不是《遍地風流》,但已經(jīng)是《遍地風流》那種寫法了。1983年冬天在我們家吃羊肉,是暖忻張羅的,有陳建功、鄭萬隆、何志云,當時阿城講故事已經(jīng)很有名了。大家說,給講故事吧。阿城不理我們,悶頭吃涮羊肉,他的吃相特別狼狽,說吃完再說。吃完了,他把煙斗點燃了,講《棋王》的故事。剛講完,我就說這是很好的小說,而且是個中篇小說。建功和萬隆也說這肯定是個好小說,你寫吧。他戴眼鏡,當時燈也沒那么亮,眼鏡閃著光,用特別懷疑的眼睛看著我說,這能弄成一篇小說嗎?我們說保證成,都鼓勵他寫。我走之前就和他們說,阿城你小說寫完一定要讓我看,那時候我就像大哥似的,我比他們大幾歲。后來我給他們打電話,具體記不清了。問建功和萬隆,說已經(jīng)給《上海文學(xué)》了……后來沒想到小說一下子會這么紅!
有趣的是,王安憶的《小鮑莊》無疑是屬于“尋根”的,但當時并沒有給《收獲》,她此前回憶說:“比如《小鮑莊》,當時《中國作家》創(chuàng)刊,馮牧說,安憶你得給我一個作品,那我就給他這一篇了。我寫東西像還債一樣,有時候拖欠的約稿太多,就會有先來后到的考慮,所以,《荒山之戀》給了《十月》;《小城之戀》給了《上海文學(xué)》;《錦繡谷之戀》給了《鐘山》。 我的好作品沒在《收獲》上發(fā)表,原因肯定是《收獲》剛剛發(fā)過我的什么作品,要不就是在那前后我已經(jīng)給了它別的作品。而且1980年代好刊物很多,像《文匯月刊》、《作家》、《北京文學(xué)》……不像今天這么亂,作家也不會總盯著哪一家。 ”
講述
張賢亮
發(fā)表于1985年《收獲》上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我在1984年創(chuàng)作的,那個時候我已經(jīng)是一名職業(yè)作家,獲得了三次全國小說獎。我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那個年代,一方面是中國當代文學(xué)的鼎盛時期,另外一方面文學(xué)和思想領(lǐng)域還是有很多禁區(qū)需要突破。20多年的極“左”路線不僅是對人心理的破壞,也是摧殘了中國人的生理。后來很多人都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中國當代性文學(xué)的開端,甚至開玩笑地說我是中國當代文學(xué)性描寫的鼻祖。正因為我試圖沖破“性”這個文學(xué)禁區(qū),整個1980年代對這部小說有不小的非議和爭論,據(jù)統(tǒng)計對《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評論文章加起來竟然有200多萬字,是小說體量的10多倍。
關(guān)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寫完這個小說之后就到美國愛荷華州參加聶華苓創(chuàng)辦的國際寫作班去了,小說發(fā)表的時候我正在美國。發(fā)表之后,國內(nèi)正好興起了一股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的運動,我的這個小說被當作批判對象之一。我在美國一點都不知道,但美聯(lián)社卻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以我的小說受到批判為例來說中國又將進入政治運動,我由此才知道自己和自己作品在國內(nèi)的處境。在我結(jié)束寫作計劃的時候,聶華苓專門給我開了一個告別宴,我當著與會近百位中外作家和記者表態(tài),表示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文化開放有信心。
陸天明
1982年在《收獲》上發(fā)表的《白楊深處》對我個人意義非常狀態(tài),在“文革”期間我就已經(jīng)開始寫作,但是很多在“文革”中頗為知名的“文革”作家到了新時期都找不到寫作方向,退出了文壇。我很可能也會走上這樣一條道路,但是因為《白楊深處》這部在新時期發(fā)表的第一篇小說,給了我莫大的鼓舞,開啟我個人寫作的新篇章。除了這部小說,當年在《十月》發(fā)表了我另外一部作品,這一年對我而言是脫胎換骨的一年!栋讞钌钐帯肺仪昂笾貙懥6稿,小說雖然只有10萬字,成稿文字達60多萬字。關(guān)于《白楊深處》發(fā)表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小說手稿寄到《收獲》雜志后,李小林找我到她家去改稿子,后來我是在她家一樓改了這個稿子,當時李小林父親巴金就在樓上,但我沒有去打攪,這也有點遺憾。我想,我是唯一一位到巴老家改稿子的《收獲》作者吧!
王安憶
1980年第4期的《收獲》上,我發(fā)表了《廣闊天地的一角》這部短篇小說,之后的第6期又發(fā)表了《新來的教練》,之后又有一批中短篇小說在《收獲》上發(fā)表。1980年,我在中國作協(xié)文學(xué)講習所,一半的時間學(xué)習,一半時間寫作,那個階段集中寫了一批作品,其中就包括《廣闊天地的一角》和《新來的教練》等,這些短篇小說后來就收在了《雨,沙沙沙》這部小說集中。發(fā)表《廣闊天地的一角》時候的《收獲》編輯是郭卓,也是我母親的老戰(zhàn)友,我母親最初為了避嫌建議我,不要在上海的雜志發(fā),但最后她覺得確實好,忍不住還是給了郭卓。這對我的鼓勵是非常大的。在1980年代初,我在《收獲》上集中發(fā)了一批短篇小說,1986年后開始發(fā)中篇,后來覺得自己滿意的作品就一定首選在《收獲》上發(fā)表。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