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在有六百多年歷史的皇家糧倉上演了最古老的戲曲昆曲《牡丹亭》,昆曲作為文化遺產(chǎn)在糧倉這樣一個物質(zhì)遺產(chǎn)場所已經(jīng)演出超過二百場,每晚觀眾僅有50席位,演出兩年來將昆曲向近萬名海內(nèi)外觀眾傳播。
前晚的二百場紀念雅集演出,由北昆的當家花旦魏春榮、當家小生王振義,浙昆張志紅,蘇昆俞玖林聯(lián)手廳堂版《牡丹亭》的花旦胡哲行、巾生呂志杰,分別飾演杜麗娘、柳夢梅,以三對風格各異的造型和唱念做打讓近百位來賓大開眼界。央視名嘴馬東擔任現(xiàn)場主持人,文化名人于丹、馬未都等為觀眾做了點評。
馬未都在觀看之后也充滿感慨:“能在這么古老的糧倉里,看著紅金魚在大魚缸中游來游去,折射出波光粼粼的效果,還有蝴蝶飛來飛去,聽著高雅的昆曲,對我們當代人來說是何等幸運,我想這也是古代人的幸運和我們民族文化的幸運,民間力量也是扶持民族遺產(chǎn)的有效補充!
曾在央視講過昆曲的于丹前晚坐在側(cè)幕,看得出來為了看演出而精心的裝扮,并且兩個多小時的演出過程中,于丹一直手打節(jié)拍默默跟唱,沉浸其中。演出后她點評說:“《牡丹亭》中有句臺詞‘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我想說‘不到糧倉怎知昆曲如許?’在這個時候任何語言都是多余的,我們生活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不出兩三個小時就能坐飛機到很遠的地方,但我們擁有的越多反而相信的越少。我們可還有劇中柳夢梅、杜麗娘的一往情深嗎?現(xiàn)在我們睡覺都是為了休息,有誰還是為了做夢嗎?從昆曲中我們看到昆曲內(nèi)在至情至性、外在又是載歌載舞的品性,究竟是我們比古人更富足,還是古人比我們更豪奢呢?希望大家看了昆曲之后內(nèi)心能變得從容和柔軟。”
(記者:和璐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