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要人們心平氣和地讀一篇小說或看一部影視劇,真是越來越難了。似乎不鬧點兒噱頭出來,就不足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近日張愛玲的《小團(tuán)圓》出版,就鬧得一片沸沸揚揚。該不該出版,先成了問題;她與胡蘭成的關(guān)系,更不會被閑置和浪費;還有剛過去不久的《色·戒》之爭;書中對性的描寫,對同性戀、亂倫的描寫,都被拿來當(dāng)作驚世駭俗的噱頭炒作一番。年輕作家張悅?cè)辉诓┛椭刑寡裕骸斑@場與張愛玲的團(tuán)圓太熱烈了,違背了張愛玲諄諄叮囑般附在前面的那個‘小’字!弊x者將太多的好奇傾注在故事的真實程度上,也許會影響甚至損害對作品本身文學(xué)價值的評估。
這種擔(dān)心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一部小說,無論好壞,一旦落入索隱派或考據(jù)派的讀者手里,結(jié)果都是變得支離破碎,不忍卒讀!都t樓夢》前車之鑒,《小團(tuán)圓》后車之轍,于是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小團(tuán)圓》就在人們善意和崇敬的目光中被徹底肢解了。這些讀者,他們喜歡張愛玲,甚于喜歡她的小說;甚至,他們喜歡張愛玲的軼事、花邊、八卦、噱頭,又超過了對張愛玲的喜愛。然而,如果我們一味地糾纏于這些文學(xué)之外的東西,很可能會錯過張愛玲給予當(dāng)代文學(xué)的貢獻(xiàn)。
固然,《小團(tuán)圓》被認(rèn)為是一本自傳體小說,她甚至是抱著為自己作傳、為家族作傳的目的寫這部小說的。熟悉張愛玲作品的讀者都知道,張愛玲的小說大多取材于親身經(jīng)歷或身邊的人物。從一定意義上說,張愛玲始終在向讀者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是極而言之。但盛九莉(《小團(tuán)圓》中女主人公)畢竟不是張愛玲,邵之雍也絕非胡蘭成。小說中被影射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之間是不能等量齊觀,完全劃上等號的。小說就是小說,硬把小說中的人物按在生活中某個人物的頭上,硬給張愛玲穿上盛九莉的馬甲,不僅對小說中的人物是一種傷害,對生活中的那個人怕也不夠尊重。
人們總是感慨于世事的浮躁,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事又耐不住性子,耐不住寂寞,愛湊個熱鬧。難道張愛玲的小說還要這樣鬧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嗎?我想,這是對張愛玲的不信任,也是對她的侮辱。張愛玲的身世并非不重要,我們讀一個人的書,在精神上跟這個人交朋友,就要了解這個人,進(jìn)而了解她的身世,了解她的時代。這就是古人所說知人論世的辦法,這是指導(dǎo)我們讀書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和索隱派、考據(jù)派的探秘心態(tài),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