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魯迅論壇上,來自全國的學者和中學語文老師一起,就新時代如何讀魯迅作品再度展開了探討。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藥》、《為了忘卻的紀念》等作品不見了,保留下來的只有《拿來主義》、《祝福》和《紀念劉和珍君》,更是引起疑惑:魯迅的作品真的過時了?
從中學教材里縮減魯迅的文章,只是正常的調整。以前是將魯迅捧上了高高的神壇,只可高山景仰,卻不能懷疑批駁。如今將魯迅從神壇請下,還他一個真實的面目,正如股票漲高了要回調。
魯迅的作品并沒有過時,許多文章現在看起來,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只不過先前教材選用的文章里,有一部分的文字內容深奧拗口,含義難以理解。魯迅文章中占比最大的雜文,大多數就是當時的時事評論,作者結合時事政治,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評論。而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脅,出于保護自己,魯迅不得不采用曲筆,委婉表述觀點。如果沒有深厚的歷史知識,不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是很難讀懂的。而時代變遷,許多當時的社會因素已不復存在,學生確實不易讀懂。
相對來說,魯迅的散文閱讀性很強。而且,許多人對魯迅最初的印象,也是從散文開始!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社戲》都是名篇,令人有心向往之的感覺。小學教室的書桌上,大多會被刻上一個“早”字,其來源就是模仿魯迅的故事。
中學課本里選教的魯迅文章,思想性和政治性更強,語言風格也大有不同。魯迅常用一些冷僻生澀的詞句,又帶上了日語語法習慣,更是加深文章難度。加上教學大綱又要求背誦大幅段落,以至于許多學生產生厭倦心理。
語文魅力在于文章的優(yōu)美,中小學語文是打基礎階段,重點應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水平,養(yǎng)成閱讀好習慣。限于人生閱歷和知識積累,那些語言晦澀、思想深刻難懂的文章,并不適合這個階段的學生。假如強迫學生閱讀,只會適得其反,使他們喪失閱讀興趣,只會為考試過關而死記硬背。魯迅的大部分文章,適合在大學階段,或是成年人去閱讀,此時的理解水平和人生閱歷,已經可以弄懂其中的奧義。
教材的變化,也應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調整。前有將金庸的武俠小說引入的先例,現在又將梁實秋、林語堂的散文加入,都是為了擴大學生閱讀面。而將魯迅難度大的文章剔除,也屬正常調整,這樣也可減輕學生閱讀壓力。而對魯迅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鼓勵其課外閱讀。學習是一輩子的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重要。
江德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