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巨星錢學森于昨天8時06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8歲。錢學森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yè)的先驅(qū)和杰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據(jù)11月1日《海峽都市報》)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數(shù)不盡的榮耀掛在眼前,可錢學森,卻從未驕傲自滿,一直謙虛謹慎。錢鐘書說過:“最討厭沽名釣譽的人。”這二“錢”可謂“意氣相投”,盡管中國文化崇拜的風氣甚為嚴重,但討厭拿名氣招搖撞騙也乃公眾所望,賈平凹一書《廢都》一書得以風靡也源于此。同時這也是錢學森能夠在2007年成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則由于他“傳說”一般的遭遇、勇于探究的科研精神和感人肺腑的愛國情懷?梢哉f,錢學森一直都是中國科研界的“標桿”式人物。
感人肺腑的愛國情懷。早在1950年錢學森和夫人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后,便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可惜由于錢學森特殊的科研身份,回國阻力重重。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的一番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贝淼恼敲绹说男穆暎罱K,還是由于祖國的積極爭取,錢學森于1955年攜家眷歸國,第一句便是:“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夠回到祖國的,今天,我終于回來了!”語言如此樸實不做作,真情自然流露,無論美國怎樣的迫害,都改變不了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回國之念。盡管荊棘滿地,甚至待遇,科學研究室等都和美國差距甚大,但只因為心憂天下,心中有國,錢學森選擇回歸,而且義無反顧。
勇于探究的科研精神。新中國成立后,各方條件和設(shè)施都很多落后,但是,錢學森依然在最艱苦的條件上成就自我,建設(shè)祖國,相繼完成導彈、氫彈的試炸成功。不少專家直言,錢學森的回國至少將中國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推進了二十年。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錢學森的頒獎詞最具有說服意義: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誠如斯言。同時,我們又不得不說,在極其惡劣的實驗技術(shù)條件下,錢學森和老一輩科學家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人物,吃苦耐勞、勇于探索……再完美的詞語恐怕也難以詮釋錢學森他們在科研上的精神!
反觀如今,出國留學生大多不回國,而且理由理直氣壯,一是外國的試驗設(shè)施好,學術(shù)氛圍濃厚,適合發(fā)展,自己也是愛國的。二則是國內(nèi)充滿著學術(shù)權(quán)威,學霸等現(xiàn)象十分嚴重。兩相權(quán)衡,最終為了事業(yè)更好的發(fā)展,只好留居他鄉(xiāng)。言辭誠懇,事情真相可能也的確如此?墒牵屠弦惠吙茖W家錢學森他們相比,他們的愛國心停留在口上,他們的自私之心毫不保留地曝光在公眾的視野之下——心中先有自己而后有沒有國家還不一定,和錢學森相比,他們還多了追逐利益,少了真誠;追求享受,少了探索;這些差距顯而易見。如果真的愛國,真的要為祖國做自己的貢獻,實驗設(shè)備的落后和學術(shù)氛圍的不濃厚豈能成為“不歸”的理由呢?
感動動中國推選委員閻肅有過對錢學森一段非常詩意的評價:大千宇宙,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云志。壽至期頤,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這是對錢老一生一個簡潔明了的概括,如今,錢老帶著無數(shù)的榮耀和無數(shù)人的悲痛離開了這個世界。在他轉(zhuǎn)身離去的背后,在一個浮躁的年華和學術(shù)氛圍內(nèi),我們不得不憂心重重,錢老之后,還有誰能夠傳承那“科研標桿”的衣缽?”(龍敏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