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網絡時代的群體癲狂
-蘇一芳
-近年來,幾起極具影響力的人肉搜索事件在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都掀起了軒然大波,使其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人肉搜索的威力既令人折服,也使它成為眾矢之的,有關的爭議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從未間斷。人肉搜索是什么?它為何有如此強大的威力?人肉搜索是如何演變成網絡暴力的?面對這些問題,筆者試圖對人肉搜索的本質及其“暴力”演變過程做一次社會學視角的探索。
人肉搜索是什么
從表面上看,人肉搜索是一種人工參與的網絡信息搜索方式,但如果剝去網絡的外衣,我們會發(fā)現人肉搜索其實是一群在網上漫游的無組織、無紀律、不受約束的人因某些突發(fā)事件臨時聚集在一起,通過互相提供信息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群體行為,也即社會學里所指的集合行為。
在集合行為中,參加者通常處于亢奮、沖動的精神狀態(tài),并對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判斷能力,從而引發(fā)慌亂和恐慌等。人肉搜索符合集合行為的三個典型特征:(1)人數眾多。這毋庸置疑,人肉搜索以其強大的號召力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2)無組織性。人肉搜索中,廣大搜客出于種種目的自發(fā)提供信息。這些人呈匿名狀態(tài),不受約束,部分人有時為達目的甚至不惜損壞侵犯別人的聲譽和隱私。(3)行為者相互依賴。這是人肉搜索的運行機制,通過網民相互提供信息以達到搜索目的,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網民的思想、情感等也相互影響。
那么,人肉搜索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如何維系?為何總有人樂此不疲?社會交換理論給出了很好的解釋。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類交往行為是一種社會交換過程,在交往中,人們總是趨向于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報酬”。人肉搜索的流行部分要歸功于“賞金獵人”制度!百p金”是指貓撲上通行的一種虛擬貨幣(MP),用以購買增值服務。有人需要解決問題時就在網上發(fā)帖并以MP為酬謝,“賞金獵人”就用各種方式尋找答案,獲得MP獎勵以及滿足感和成就感。當然,除“賞金”外,也有不少人是出于對事實真相的追求、他人隱私的好奇、道德正義的捍衛(wèi)或不良情緒的宣泄等精神、心理上的滿足而參與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緣何流行
人肉搜索作為一種網絡集合行為,其產生和流行有著社會背景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環(huán)境條件和結構性壓力。
傳統(tǒng)的集合行為往往發(fā)生在廣場、公園等公共空間,網絡的普及和網民數量的迅速增長,則為人肉搜索提供了廣闊的虛擬公共空間,這成為人肉搜索產生的環(huán)境條件。根據我國第23次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我國的網民規(guī)模已經達到2.98億人,搜索引擎作為互聯網中的基礎應用,使用率為68%,在各互聯網應用中位列第四,這就為人肉搜索提供了不竭的動力。不僅如此,網絡的高互動性和網民的匿名性使人們可以放下現實羈絆敢于言說,無須為自己的行為承擔任何責任,風險趨于零。
結構性壓力是指由于各種社會因素對人們產生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促使人們在集合行為中自發(fā)地通過集體努力去解決問題。就近年來幾起影響較大的人肉搜索事件來看,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即都是被曝光的一些輕生、婚外戀、以強欺弱、造假等違反基本倫理道德的事件,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這主要源于我國社會轉型所引起的結構性壓力,深刻的社會轉型變革,使既有的倫理道德難以適應現實生活的需要,規(guī)范引導作用減弱,信仰危機、倫理困惑,各種道德滑坡和社會失范現象不斷出現。這些現象突破了社會公認的基本倫理道德底線,而現實社會中法治又往往失語或缺位,在這種情況下,網民自發(fā)地試圖重構倫理道德秩序的“人肉搜索”現象出現了。
人肉搜索如何演變?yōu)榫W絡暴力
毋庸諱言,集合行為還具有非理性和破壞性,鑒于此,人肉搜索會演變成為網絡暴力便不足為奇。所謂網絡暴力是指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其表現形式是:在網上發(fā)表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的名譽損害;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的隱私,侵犯其隱私權;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侵擾,損害其人身權利等。那么,人肉搜索又是如何產生并演變成為網絡暴力的呢?
我們知道,集合行為的出現往往需要一個“導火索”,就單個人肉搜索事件而言,其“導火索”往往是某個在網上流傳的道德敏感事件。而偏見的形成,常常使人走向極端。在集合群體中,人們會對他們的處境形成某種共同的感受,對某些問題產生共同的看法和相似的情緒?v觀近年來的人肉搜索事件,我們發(fā)現,參與人肉搜索的網民往往對事件及其當事人都持有不同程度的偏見。在人肉搜索中,不真實或不對稱的網絡信息來源則是偏見形成的主要原因。人肉搜索往往因偏見而走向極端。
人肉搜索之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一呼百應,一方面要得益于網絡的廣泛應用,另一方面還要歸因于其高效的行為動員方式。在人肉搜索中,根據其行為動員的主體,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充當群眾基礎的“馬甲幫”!榜R甲幫”是指以虛假身份出現的積極參與并發(fā)動人肉搜索的網民,他們出于不同目的和心態(tài),借助網絡強大的傳播功能,迅速將事件散播到國內外各大網站和論壇。一呼百應的“意見領袖”!榜R甲幫”雖然人多力量大,但真正能夠引導事件走向的,還是少數的“意見領袖”。如“銅須門”事件中,網友“鋒刃透骨寒”的接連發(fā)帖,使其迅速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直接影響事件走向。推波助瀾的新舊傳媒。以“史上最毒后媽”事件為例,報道假新聞的網絡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和其他利益制造了噱頭,而傳統(tǒng)媒體未加證實的報道則使事件進一步激化。
集合行為是否產生還要取決于社會控制的成敗,社會的弱控制性也是導致人肉搜索產生并演變成為網絡暴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網絡廣泛存在的匿名制,削弱了發(fā)言者的社會責任,刺激了網民隨心所欲地發(fā)表極端言論、無所顧忌地侵犯別人的隱私。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缺乏監(jiān)管,使人肉搜索中的網絡暴力行為得不到有效控制,網絡道德底線很容易就被沖破。
盡管人肉搜索展示出了破壞性的一面,卻也不必禁而止之,適當的規(guī)范引導可以收斂它的戾氣,使廣大搜客回歸理性,使人肉搜索真正成為輿論監(jiān)督及弘揚社會正氣的一把利劍。對此,筆者給出的建議是:及時完善網絡暴力治理及隱私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加強網絡監(jiān)管,規(guī)范網民行為;建立主流輿論介入機制,適時撥正人肉搜索的價值取向;培育現代公民意識,營造民主、和諧、文明的網絡環(huán)境。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