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這幾天,關于中國籍畢業(yè)生張磊向耶魯捐獻巨款的事件,吵得沸沸揚揚。我覺得,在沒有更充分的信息披露之前,就這件非常具體的事情生發(fā)宏大的“意義”,不論是批評中國留學生“忘恩負義”,還是論證“中國教育的失敗”,都有點冒失。畢竟這是一個完全個人化的決定,有誰真正知道張磊為什么不捐國內的“第一母校”、偏偏只捐其美國“第二母!钡脑?
不少人在校期間,曾因違反校規(guī)談戀愛之類雞毛蒜皮的事情受過處分,為此心里終生對母校存有疙瘩。誰知道張磊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心障?耶魯是在美國首倡“獎貧不獎優(yōu)”的大學,其獨特的獎、助學金政策圓了許多窮孩子的名校夢,張磊那句惹起偌大風波的“耶魯改變了我一生”,也許實指的就是曾經落在他自己頭上的這樣一場“及時雨”呢。若如此,又有什么好爭吵的?
撇開這個具體事件,從受捐者的角度,我認為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美國大學校長的首要職責就是籌款,特別是向校友募捐,他們在這方面有非常成熟、成功的一套做法。我們中國的大學校長們會向校友募款嗎?
在美國,校友捐款不僅是大學經費的重要來源,而且也是衡量一所大學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畢業(yè)生對母校捐贈,說明他走向社會后回首大學生活,感到滿意甚而感激。如“常青藤盟校”中的小老弟達特茅斯學院,雖然個頭小小的、學術地位低低的,但其校友忠誠度卻高高的,他們的捐款率一直名列全國小學院榜首,據說“學生滿意程度”排名僅次于哈佛及普林斯頓。所以,這所名氣不太大的學校,其入學門檻一直和那些超級牛校差不多高。
這是一個正向循環(huán)。校友對于母校的培養(yǎng)滿意甚至感激,他行有余力就會捐款回饋;獲得校友資助后,母校更好更快發(fā)展,校友在社會上就會更加以其母校為榮。母校告訴自己的校友:如果大家資助建設一個某方面的實驗室,學校就可能在這一學術領域取得領先于同儕的成績,那么關心母校發(fā)展的很多校友就會拿錢。當然,捐助款項的使用對校友完全是公開透明的。
而據我這些年跟諸多高校的接觸,咱們的大學是怎么向校友募款呢?首先,普遍沒有規(guī)劃,沒有規(guī)章,或者“有棗沒棗,想起來就打一竿子”,或者籠統(tǒng)地張嘴要錢,連要去干什么都不說,說不清楚。其次是完全實用主義心態(tài),只要能說動人家出錢,隨便什么條件都能提出來,都能答應。
更重要的是,在向“大款”校友募款時,大學往往表現(xiàn)得有失體面,有時甚至是顏面無存。譬如,公開誘惑“你們的孩子將來高考錄取時會受到照顧”,甚而幫助他們作弊謀取在職博士學位,更甚而聘請他們掛名兼職教授,等等。這些飲鴆止渴、殺雞取卵的做法,都是要毀掉學校的未來,讓校友們將來無法再以母校為榮。
大學是一項公益事業(yè),不論公立抑或私立。正因為你是做公益,所以你在募款時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理直氣壯地跟校友們去張嘴、伸手,不必羞羞答答,更不必以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如果你的學生全都是些“不給好處不掏錢”的家伙,那只能說明學校培養(yǎng)的失敗,你這所學校也別募款了,直接關門最好。
更加過分的是,母校在校友聚會時普遍表現(xiàn)出的勢利眼。在很多家高校的網站上都能看到,其校友回校相聚時,被校方分成了三六九等對待。那些當了大官或發(fā)了大財的校友被校領導拉到主席臺上,作為“杰出校友代表”發(fā)言,而那些“普通勞動者”,遭際比較坎坷的校友,則被晾在一邊。學校的這種做法很可能適得其反。這根本無助于拉近他們跟母校的感情,因而也無助于從他們那兒募款。你在公開場合把那幾個“發(fā)達”了的同學高高在上地捧著,會讓他們面對那些“欠發(fā)達”的同學時非常尷尬。
我們的大學校長到政府部門“跑步錢進”的本事大都不低,這是好事,否則他們也坐不到這個位置上。但他們從“體制外”弄錢的本事,包括從校友那兒弄錢的本事,總體上還不算高,向海外的同行們好好學學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