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或公眾對于各色大學排行榜恐怕是愛恨糾結:恨其語出多門,有失公允;愛其在選學投資、揚名立萬上的商標意義。因此,當我看到報道說“大學排行榜制作者武書連被指收取高校贊助”(《人民日報》5月5日),一點也不奇怪。關于大學排名機構收取咨詢費和贊助費的猜測幾年前就已存在,其后,還有大學校長主動站出來證實這一潛規(guī)則,眼下的新聞只不過讓我們對于大學排行榜多了一聲唏噓而已。
有問題,說明需要規(guī)范,并不能因此就一棍子打死。大學排行榜還得相信市場的力量,繼續(xù)靠規(guī)范成熟的民間組織來運籌。自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率先推出全美大學排名,英國、加拿大、日本和德國等許多國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大學排行榜”。這些大學評價系統基本也是由民間機構主持,一開始也遭到抨擊,出現種種問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競爭,脫穎而出的榜單逐漸有了比較有公信力的范式。
這是大學排行榜發(fā)展的唯一理性之路。如果排名交給一所大學或教育行政部門去做,恐怕只會更糟。至于眼下一些大學排行榜到處騙吃騙喝,可以從兩方面著手應對:一是社會組織管理者對其運作流程加以規(guī)范化監(jiān)管;二是司法部門介入對招搖撞騙、恐嚇勒索等非法行徑的調查。只要肯管、善管,還是可以管得了管得好的。
這些大學排行榜榜單只能由民間組織去做,除了民間組織身份合適外,最關鍵的是,這些綜合性排行榜本身就屬于雞肋,定好游戲規(guī)則,想怎么玩都成,誰也別太當真。著名的2006“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早就明確提出,排名旨在“提供市場觀點”,沒必要上升到國計民生去較真。其實,所謂大學排行榜就如“孝子排行榜”一樣,數據模型建構得再精致,名字本身就暗含硬傷。大學卓而不凡不僅是因為它們有論文、有成果,更因為它們各有各的精神,有培厚人文氣質的底蘊。這恰是排行榜“排”不出來的關鍵。
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排行榜有失公允或亂象叢生并不可怕,畢竟這是一個組織或一家機構的問題——真正可怕的是與各色排行榜對應的亂七八糟的評價、評估體系,漸次演變成一種“制度”,左右著大學的人格與發(fā)展。從本文開始援引的新聞來看:2004年開始,成都理工大學的排名進入上升期,校方解釋說,這是因為武書連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項整改建議:一、征地,爭取達到人均1畝;二、加人;三、加強文科!罢沁@一系列專項整改,使得學校能夠在其排行榜中得分提高!泵耖g排行為什么能讓國字號高校去“專項整改”?依據何在?后果誰擔?不禁聯想起復旦大學校長不久前的提醒,“大學很有可能淪為大學排行榜里的大學”,我們還真不能小視排行榜對高校發(fā)展的物質與精神污染,尤其是精神污染。
再從深層上說,民間排行榜如此風行,話語權能奇貨可居,絕非評價者本身的能量使然,根子還在于高校行政化的體制上。高校里類似排行榜式的評價、評估還少嗎?防止大學淪為“排行榜式大學”,絕不是凈化排行榜所能解決的。宋桂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