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在討論業(yè)務的時候,時常會談論起一位同事的買房經歷。說是買房,她卻根本沒有買成房,曲曲折折急急緩緩的過程,跟眼下很多購房人的心態(tài)很相似。那就是,在猶豫中不斷錯過,在錯過中產生新的猶豫。
筆者的這位同事早在十一年前就起了買房的念頭,因為她與婆婆同住一套簡屋,姑嫂之間為用自來水常發(fā)生糾紛?吹街車I房的人漸漸多起來,她于是賣掉單位分配的福利房,加上積蓄,也有50萬元。當時,這些錢加上少許貸款,足夠在市中心買一套兩室一廳。她看了很多樓盤,不是嫌這套的客廳不周正,就是嫌那套的臥室不是全朝南,不是覺得這套的面積不合心意,就是覺得那套房離母親家遠了點。高不成低不就中,房價慢慢漲起來了,眼看著手中的購房款由兩室一廳變成一室一廳,她追求十全十美的想法依然不變,到后來,索性賭氣似地不買了。
兩年前,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很多政策相繼出臺,市場溫度下降,部分地區(qū)虛高的房價也降了下來,她又動了買房的心思。由于市場人氣回落,所以一二手房的房源很豐富,談價的余地也比較大,尋尋覓覓她看中一套虹口區(qū)的房子,但遲遲下不了手,問她,才知道怕買進套牢。也是的,眼看別人買的房子價值已經翻了一番,自己高位買進,如果房價再回落,這個虧就吃大了。猶豫中,看中的房子被別人買走了,猶豫中,房價又慢慢起來了。
她后悔不迭,最近買房的心情比誰都迫切,二手房也要了,外環(huán)線的樓盤也能接受了,也愿意到北部地區(qū)安家了?墒,樓市卻不買她的帳,看中的新房子一律買不到,看中的二手房上家天天漲價。
為什么很多需要自住又準備好房款的購房者卻遲遲沒有買成房?筆者以為,“追漲殺跌”的心態(tài)要負很大的責任。房價上漲時,他們心急慌忙地入市,拿到籃里就是菜,往往會造成需求放大的假象,助漲了房價,也給開發(fā)商營銷商的違規(guī)行為有可乘之機;房價回落時,他們又不假思索地退出,生怕買了虧本。
筆者不否認房子存在的投資性質,但是,房子最根本的功能是居住。樓市與股市有很大的不同,股市上升時買不進會踏空、下跌時賣不出會套牢,樓市雖然也會有漲跌,但房子是用來住的,漲也好,跌也罷,只是帳面盈虧,用不著歡喜或者懊惱。
當前樓市又熱起來了,人們感覺房價也漲了。有人將當前樓市的價格上升歸咎于供應減少,這或許是原因之一,但細細打量這減少了的供應量,固然有前幾年住宅供地相對較少產生的效應,也有開發(fā)商們捂盤惜售的人為因素;既有今年改善性需求與前兩年“殺跌”造成的部分剛性需求延遲疊加的增量,也有很多購房者在“追漲”心態(tài)驅使下恐慌入市造成的需求透支。所以,所謂供不應求的觀點還需謹慎鑒別。
筆者認為,既然是買房子住,大可不必關心樓市的冷暖和房價的漲跌,只要需要,就買。一切從自己的經濟能力出發(fā),既不能作不切實際的挑剔,耽誤了提高生活質量的時機,也不用提前讓娃娃們成為業(yè)主,增加了需求不說,還得考慮日后的持有成本。況且,筆者之見,買房還得眼光向前,從以后看現在的房價,些許的高低都算不了什么,改善生活的同時總能享受到住宅升值的欣喜。如果一味惦記著以前的低房價而憤憤不平,那只能永遠錯過,永遠懊惱。(許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