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期間,朋友去了一趟“假日樓市”,心情十分郁悶。去年能買二室二廳的錢,今年同一樓盤只能買一室一廳。至今與父母蝸居一室的他,后悔沒能早些“下手”。
這個朋友的遭遇,在百姓中頗為典型。專家們強調(diào)的“理性購房”,并不就等于“不買房”。確實有自住需求的,該買房卻不買,也是一種不理性。
有人要問,國家宏觀調(diào)控政策,不是接二連三嗎?自然,這些都是樓市的“利空”。但國家宏觀調(diào)控,主要目的是穩(wěn)定房價。現(xiàn)階段,中國一些地方的房價上漲過快,透支未來發(fā)展,當然要打壓。已出臺的一系列宏觀調(diào)控政策,比如最新的“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政策,目的是鼓勵自住消費、遏制投機。這些調(diào)控政策,與樓市中自住消費的“剛性需求”,不會產(chǎn)生很大沖突。確實需要買房的老百姓,相反能從諸項調(diào)控政策中獲利。
遏制投機后,房價是否肯定大幅度下降呢?這也是見仁見智。當前房價上漲,除了供求關(guān)系外,還受到地價飆升的影響。像上海市楊浦區(qū)一些地方,地價短短幾年漲了3倍。地價上去了,樓板價就高,再加上建筑成本等,房價自然要升。面對這種狀況,該買而不買,一味持幣待購,自然容易“受傷”。
再退一步說,如果只有一套房自住,那么房價再漲,也不過是“賬面富貴”。很多人本身無房可住,首要問題是解決住房,而不是去考慮買房后“套牢、踏空”的因素。患得患失,導致生活質(zhì)量下降、手中貨幣又貶值,也是得不償失。
當然,“該出手就出手”,不是“理性購房”的全部。關(guān)鍵是要量力而行,不要去做不切實際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只有100萬元的承擔能力,就不要去買250萬元的房子。3口之家住90平方米足夠了,就不要想著復式、別墅。從長遠來看,樓市總歸是有漲有跌,激情是暫時的,理性才是長久的。(晏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