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了,令不少業(yè)主的身家也跟著漲了,但是,大多數的業(yè)主并非炒房者,他們只有一套自住的房子,總不能因為房價漲了就把這套房子給賣了吧,因此,房價上漲,對于他們來說只能算是“紙上富貴”。據了解,多數只有一套房的業(yè)主能做到“不以漲喜、不以跌悲”,有少數業(yè)主雖然不賣房卻因漲而沾沾自喜一番,拿出計算器來計算一下房產升值到多少萬了,敢于賣掉僅有一套自住房的人可謂少之又少,然而,少則少矣,畢竟是有。這少之又少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們這種做法又是否明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數人表示不會仿效這種做法。
1 賣房個案
58萬的房子賣了106萬
賣房心理:反正有宿舍,堅信房價早晚會跌
李小姐在2003年時與男友確定婚嫁事宜,雙方商定買下了萬科藍灣半島一套83平方米的房子,當時正逢非典時期,房產銷售很不理想,原本要8000多元/平方米的房子,小兩口只花不到7000元的價格就買到了,總價58萬元。兩人花了3萬元簡單裝修了一下,還沒有入住,為方便老公的工作,兩人一合計,把新房出租了,抵了月供還有幾百元的盈余。李小姐說:“反正沒有生孩子,就租住在老公單位的宿舍里,租金也不高,這樣老公可以走路幾分鐘上班,而自己是soho一族,可以照顧老公的飲食起居。”
兩人本沒有想到炒房的,但這一年多來房價猛漲,出乎兩口子的預料,眼見著房子從原來的58萬升值到70萬、80萬、90萬,兩人曾笑說,如果突破100萬,就賣了算了。今年3月,租客正好退租,從中介方了解到,這套房子可賣到100多萬元,兩人開起了家庭會議,對當今房價走勢分析了幾番,覺得現在的價位是很高了,再漲也不會漲到哪里去了,于是在今年4月通過中介把房子給賣了,實收106萬元。李小姐說,等房價回落再買套房子,現在持幣的感覺很不錯,堅信房價會跌下來。目前,房價上漲的趨勢緩和了下來,李小姐夫婦有些沾沾自喜了,“非典”時最低點買進、最高點賣出,他們認為這個“波段”做得很不錯。
2
觀點碰撞
現在賣掉惟一的房子明智嗎?
雖然賣掉自住房的市民各有各的具體原因,但共同的原因是房價漲了,不會虧、可以賺,令他們動心了。同時,他們在期待著房價的下跌,打算在合適的時機再買進。他們這么一折騰,有了現金,卻失去了一些安定感。必竟,擁有自住房,是許多中國人的夢想,他們也很難徹底擺脫這種夢想。就像許多不愿賣掉自住房的市民接受采訪時所說,在一個城市里有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才會在這個城市里有家的感覺,住在出租屋里,不知道什么時候又要遷居,沒法計劃裝修,沒法安定。正因為對安定感的渴求和對未來的不可斷定,絕大多數的市民提不起勇氣將自住房賣了。
是否賣得明智?記者在采訪中遭遇到專家迥異的觀點。
世聯(lián)地產董事長陳勁松說,這種現象太正常不過了,擁有自住物業(yè)并不是這輩子一定要做的事,租房子居住也是正常的狀態(tài)。賣不賣房,這完全是私人領域的事情,一切取決于個人對形勢的判斷,取決于個人所認為的機會成本,有人認為房價已經到了高點而賣了,有人認為將房產變現投資股市將獲利更多,這都由個人性格判斷決定。他表示,房價是不會永遠上漲的,但未來會不會跌到比現在的房價低,這取決于股市與房市是否成熟,關于這一點,現在說不清。
深圳知名房地產研究人士半求旗幟鮮明地說,現在賣掉房子不是最合理的選擇。他認為,在我們目前所處的歷史階段里頭,所能享受到的最大的增值渠道是城市化所帶來城市價值的提升,這其中就包括房產,賣掉房產去炒股是撿芝麻、丟西瓜的事。至于房價是否會跌得比現在低的問題,他認為,2005年前購入房子的人都是大贏家,現在如此賣掉房子的人將受到市場的教育,受到歷史性、方向性的教訓。
妻子懷孕需換套房子
賣房心理:自住房子太吵,反正要重新置業(yè)
吳先生原來居住于梅林片區(qū)的華茂苑,幾年前購入時就是買的二手房,當時每平方米房價不到5000元,小小的兩居室成了婚房。然而,入住不久后,吳先生遺憾地發(fā)現,這房子實在是不太適合居住。為什么?因為房子正好靠街,街邊正好有個公共汽車站,每天早晚,當吳先生與太太在家中休息時,這公共汽車靠站時剎車、啟動的聲音屢屢響起,很難安靜。小兩口一邊抱怨著樓下的公共汽車站,一邊無可奈何地忍受著。
去年上半年,吳太太懷孕了,加倍煩燥樓下的噪音,吳先生也深知太太的痛苦,再也忍受不了公交車的噪聲。此時,房價已經漲了些,兩人合計,反正這套房子不盡如人意,以后肯定是要重新置業(yè)的,不如趁著現在房價高把它賣了,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證孕婦的休息,況且賣房能還清貸款還小有盈余。于是兩人很干脆地通過中介把房賣了,小兩口搬到梅林一村租了套安靜的房子住下了。
然而,令吳先生始料未及的是,去年下半年,房價一路猛漲,漲幅多少令他有些著慌。一直等到今年,房價也沒有明顯下跌,他想購置新房的打算則一直未能付諸實施。
賣房變現幾十萬元闖股市
賣房心理:炒股利潤更誘人,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與李小姐、吳先生兩對夫婦事發(fā)偶然的賣房行為不同的是,一些賣了自住房的人是蓄意為了籌款,他們把房子這不動產變現進行投資,害怕真的會“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年輕且單身的劉先生原本過著有房有車的工薪族生活,一套漂亮的三房兩廳時刻準備盛載他筑巢引鳳的計劃。然而,股市的瘋漲令他著急起來,他認為,雖然房價上漲導致自己的房產升值了30來萬元,但房子的漲勢趕不上股市的漲勢,投資股市的機會收入會更大,于是去年底將位于紅荔路的房子一口氣就賣了,轉而租了一間單身公寓,大膽地將幾十萬元巨資投入到股市中。
劉先生是將房款投入了股市,在一家事業(yè)單位供職的郭先生夫婦選擇了房市內的運作。郭先生夫婦早年分到了景田南一套福利房,之后又到水榭花都買了一套漂亮的房子。抵不住房價上漲的誘惑,兩人決定暫緩享受,去年將水榭花都的房子賣了,賺了100萬元,一時賣得興起,干脆將景田南那套福利房也賣了,兩個人手上一瞬間就有了300萬元的資金,但如此一來也只有住在出租房里。為將資金滾大,兩人在蓮花山旁的凱旋豪庭買了個商鋪。然而,現在的生活令他們并不開心,因為商鋪尚沒有租出,月供就要2萬元,而且,他們想再買套類似水榭花都那樣的房子,房價卻比他們賣時更貴了。(周江南 丁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