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地王亦有一把辛酸淚
事實上,曾經的“地王”們鮮有賺到大錢的先例。西湖8號公館沒有賺到,河濱公寓沒有賺到,中大吳莊也沒有賺到。1999年10月,杭州市第一次土地招標,中大房產以3.11億元的總價,競得四宜路45畝宅地,樓面價10515元/平方米,是杭州第一個“地王”。當時為與鳳棲花園呼應,該項目取名為龍禧山莊,后改名中大吳莊。
2001年,中大吳莊開盤,開盤均價約18000元/平方米,最低15000元/平方米。這個總建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項目為中大房產賺了多少錢?“這個問題不太方便回答,我們是上市公司……”采訪要求被中大方面委婉地拒絕,理由是負責吳莊項目的總經理沒有時間。
一位與當時項目負責人相熟的業(yè)內人士透露說,談起吳莊項目,中大總說是“一把辛酸淚”,高額的地價帶來高額的財務成本,再加上當時一心為做好地王項目可謂不計成本,最后能賺的錢并不多。話真不真,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吳莊之后,中大再沒有在杭州主城區(qū)拿地、做項目是真的,如果這個“地王”當?shù)弥怠⑹找婧,想來,中大也不會如此?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每次土地拍賣,笑得合不攏嘴的往往不是地王,而是那些在地王旁有項目的開發(fā)商。濱江集團兩年前拿城市之星地塊,樓面價6753元/平方米,如今離它不遠的錢江新城18號地塊,樓面價20650元/平方米。
2007年的地王雅戈爾杭商院地塊、杭一棉地塊、東南面粉廠地塊……這些地王們一個個沉默著,等待著最佳時機的到來,而同時期的傍地王們,已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開盤。
2009年的土地市場就是一場個體理性表象下的集體非理性,而地價和房價交錯上升的游戲要繼續(xù)下去,必須有足夠的需求來支撐未來的房價。2007年的“地王”們還沒有上市,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解套。2009年的“地王”們上市的時候,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但愿他們能熬到那時候。
老大不好當
在風頭上采訪“地王”會很難,我們預料到了,但,這么難,是事先沒有想到的。
“給我一點時間,半年,半年以后我們好好談一談。”“你找×××嘛,當時他去拍的地!薄斑@個時候……太敏感了,還是算了吧。”幾乎每一個曾經的“地王”如今都“低調”,低調得差點兒找不著人,幾乎每一個曾經操作過“地王”項目的人,哪怕如今已經離開那個項目、那家公司,都緘口再三,憶往昔雖唏噓不已,卻不愿深談。
是的,當了“地王”才知道稱“王”不易。一位操作過地王項目的職業(yè)經理人私下說,最難的時候他甚至想過“就讓這個項目爛尾吧”,因為這個項目已經承受了太多無法承受的壓力和責任。
不把錢當錢地往地上砸,就是認準了今天砸得越多明天收獲更多,然而這樣的等式在“地王”項目上往往無法成立,所以拿了“地王”的企業(yè)最不愿意談及的就是,“地王”到底為公司賺了多少錢?因為用錢砸出來的“地王”從來不是同時期項目中賺錢最多、利潤率最高的。
賺不到錢,賺到名也好,很多開發(fā)商之所以不惜代價拿“地標”、拿“絕版”,為的就是提升企業(yè)形象,樹立公司品牌,但是有太多的“前車之鑒”告訴我們——付出不一定有等額回報。拿了“地王”的開發(fā)商,謹慎一點的從拿地那天起,就開始“低調”,大喇喇一點的后來也都開始“低調”,但再“低調”能經得住人們用“顯微鏡”挑刺的也少。結果錢花了,牌子也沒立起來。
還想當“地王”嗎?“想,但也就想想,做是不會去做了。”拿過“地王”的企業(yè)鮮有表態(tài)想再當“地王”的,他們說,想拿干凈、普通一點兒的項目,把平凡的地塊做成一個不平凡的樓盤也能體現(xiàn)一個企業(yè)的能力,何必非要稱“王”。
本報記者 詹麗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