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丹麥館的“小美人魚”雕像。 中新社發(fā) 湯彥俊 攝
中新社上海5月22日電 題:丹麥政府總代表“來自上海” 詳解小美人魚“前世今生”
中新社記者 李洋
“1995年,當(dāng)我作為大使呈遞國書時,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說,‘你來自上!。周圍的在場人士面面相覷,我卻心領(lǐng)神會。他又接著對我說,我知道你外祖父曾在上海開辦了慎昌洋行,很有名。”
上海世博會丹麥政府總代表、前丹麥駐華大使白慕申(Christopher Bo Bramsen)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回憶起這段難忘的逸事。白慕申和他的家庭,一直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情誼。
回憶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在白慕申眼中,他的外祖父偉賀慕•馬易爾是一位偉大的實業(yè)家。馬易爾于1902年在上海開辦公司,并在滬建立了首家發(fā)電站。白慕申對記者說,自己曾在上海、天津等地找到外祖父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地方。
他說,“當(dāng)我訪問天津時,我曾到大沽路上尋找外祖父的足跡。我手頭只有一些照片,但憑著這些資料我還是找到了舊址”。
白慕申說,自己首次訪華是在1991年。那時的上海看上去并不發(fā)達,“官員給我看浦東的各種高樓模型,而那時的浦東還‘一無所有’。我當(dāng)時覺得這些人一定在開玩笑,可是現(xiàn)在這些高樓居然都成了現(xiàn)實,我們現(xiàn)在就坐在浦東,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他表示,中丹兩國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友好交往。白慕申向記者介紹,在他的著作《和平與友誼:丹麥與中國的官方關(guān)系》中有關(guān)于中丹建交的細節(jié)和兩國交往的內(nèi)幕。
他說,在中國工作和生活多年之后,已經(jīng)很喜歡這里的文化。他表示,中丹兩國雖然在一些問題上的看法不同,但并不妨礙兩國的友誼,現(xiàn)在在北京等中國的大城市,都能看到丹麥企業(yè)的足跡。
推廣丹麥的城市治理經(jīng)驗
哥本哈根是歐洲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談到哥本哈根的成功經(jīng)驗時,白慕申說,“我是在哥本哈根長大的,感到這座城市擁有像大海一樣寬廣的胸襟”。
他說,在哥本哈根生活的人很幸福,他們不會很富有,也不會很貧窮,財富分配基本公平,在建設(shè)“和諧社會”方面有一些成功的經(jīng)驗。
他認為,哥本哈根能夠在很多方面顯得自然從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城市交通的通暢。他表示,包括他本人在內(nèi)的當(dāng)?shù)厝顺鲂袝r都首先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另外,騎自行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他還介紹,丹麥館的設(shè)計其實并不復(fù)雜,但卻獨具特色,正如丹麥人簡約的生活方式一樣。他認為,與家人一起在郊外享受野餐,其實也很難得。
白慕申還說,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文化。在哥本哈根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人們投入到各種豐富的藝術(shù)活動中。他笑言,“我本人就是音樂家,平常也會彈一彈貝司”。記者這才注意到他的辦公室就放著一把貝司。
詳解“鎮(zhèn)館之寶”小美人魚
連日來,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爭相到丹麥館一睹“鎮(zhèn)館之寶”小美人魚雕像的芳容。白慕申對記者說,小美人魚的故事是安徒生在1836年創(chuàng)作的,而小美人魚雕像則是1910年完成的,距今正好是一百年。
白慕申向記者贈送了一本他的新書《安徒生的小美人魚》,書中全面講述了小美人魚的“前世今生”。他說,小美人魚雕像原本是要拖著一條巨大的魚尾,后來被藝術(shù)家換上了雙腿,但腿和腳上都雕上魚鰭。
白慕申認為,小美人魚的面容并不快樂,但也不悲傷,她正在思考。他建議大家閱讀安徒生的原著后再觀賞這座雕像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
他說,小美人魚雕像問世后被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所推崇,甚至被美國好萊塢拍成電影,于是丹麥自然把這座雕像視作旅游標(biāo)志和民族象征。他請記者注意,星巴克咖啡店的標(biāo)識其實也采用了美人魚的形象。
白慕申認為,把小美人魚雕像視作丹麥的“靈魂”是毫不過分的,因此是否把她送到中國,在丹麥國內(nèi)曾有一些爭論。但大多數(shù)人認為,應(yīng)該把她送到上海世博會,以展示丹麥對中國的友誼!拔覀儾凰蛷(fù)制品到中國,她必然在這里必然會廣受歡迎”,他說。(完)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歆】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