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的日本實驗艙
按照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計劃,2008年他們將實施6次以國際空間站建設(shè)為目的的航天飛機飛行任務(wù),這次“奮進”號飛行是第二次。
此前,“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將歐洲航天局的“哥倫布”實驗艙和法國宇航員利奧波德•艾哈茨送上空間站,并于2月20日成功返回地球。
“奮進”號此次飛行最重要的任務(wù),是為運送并安裝日本研發(fā)的“希望”號實驗艙和加拿大研發(fā)的機器人。“希望”號實驗艙主要進行太空微重力研究,它旨在為更外層太空的探索開辟一個嶄新的階段。在16天的太空旅程中,7名宇航員計劃將進行5次太空行走,總作業(yè)時間30小時左右。飛行時間和太空行走次數(shù),均將創(chuàng)下航天飛機單次飛行的新紀錄。
在“奮進”號的7名機組成員中,有一位來自日本的宇航員土井隆雄。他將護送日本的“希望”號實驗艙的第一部分進入太空。
“希望”號實驗艙是日本首個載人航天設(shè)施,最多可容納4人。它由艙內(nèi)保管室、艙內(nèi)實驗室、艙外實驗平臺、艙外集裝架、機械臂和通信系統(tǒng)6大部分組成。按照計劃,“希望”號實驗艙部件由美國航天飛機分3次運往國際空間站,并在太空完成組裝。此次,實驗艙的第一部分——保管室先期運往國際空間站。
“能護送保管室到太空,我感到非常自豪!蓖辆⌒壅f,“一些人已經(jīng)為這個項目工作了25年,這真是太令人難以置信了。”艙內(nèi)保管室主要作為保管倉庫使用,室內(nèi)有實驗設(shè)備、維修工具、實驗材料以及萬一儀器出現(xiàn)故障時供替換的設(shè)備,重4.2噸,長3.9米,直徑4.4米。
這次,“希望”號第一部分隨“奮進”號抵達后,會暫時被安置在國際空間站的一個臨時區(qū)域。直到今年4月,“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將它的主體部分送往太空后,才會一起安裝。等實驗艙的三部分都安裝好之后,“希望”號將與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的實驗艙一起組成國際空間站的研究中心。作為日本對國際空間站最重要的貢獻,“希望”號將會成為空間站最大的實驗艙。日本迄今已為空間站出資100億美元。
“希望”號將要進行的一些實驗主要集中在醫(yī)學(xué)、生物學(xué)、生物技術(shù)和通信領(lǐng)域。這些實驗被認為是今后的探月甚至人類登陸火星任務(wù)的關(guān)鍵準備步驟。
國際空間站雖說有16個國家參與,但過去一直是美國和俄羅斯唱主角。上個月,美國“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把歐洲建造的“哥倫布”實驗艙送上站,這次是日本的“希望”號。至此,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歐洲和日本等主要參與國都真正加入了空間站。
土井隆雄將是第一個進入新實驗艙的宇航員。他說:“隨著‘希望’號的升空,國際空間站也將真正開始‘國際化’!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