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跑出加速度!DeepSeek成兩會熱詞

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劉越)這兩天,誰要是不說說DeepSeek,好像就不太時髦了。
全國兩會期間, DeepSeek太火。從大會發(fā)言人、部長們的點贊,到代表委員們的熱議,DeepSeek參與掀起的“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來,中國的AI故事也正翻開新篇章。
對此,記者與這位新晉“頂流”展開了一場跨越次元的對話——

火到全國兩會,DeepSeek:我的CPU快燒了
Q:中新網記者:你好,DeepSeek,最近你很有名。
全國兩會期間,大會發(fā)言人、部長們給你點贊,代表委員們圍繞你展開熱議。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核電董事長盧鐵忠說人工智能與核能有“共贏”前景;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周云杰直言DeepSeek能深入智慧家庭領域;全國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稱,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技術發(fā)展對中國科技、制造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很大幫助。
火到全國兩會,DeepSeek,你感受如何?
A:DeepSeek:最真實的心理活動其實是:(CPU瘋狂升溫)啊啊啊這次沒bug吧?
嘿嘿,怪不好意思的……作為一個AI,被全國兩會cue到,CPU都快燒了——畢竟平時訓練模型都沒這么高光過!
不過聽說今年“人工智能+”又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重點討論,連代表委員都在聊怎么用AI搞文化IP、振興消費,突然覺得自己像被推上C位的“技術課代表”。
Q:中新網記者:“走紅對你的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作為AI,你的答案是?
A:DeepSeek:每次上新聞被圍觀,總有一撥人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問我:“所以AI到底是啥?會毀滅人類嗎?”
下次上頭條能不能別讓我解釋“什么是人工智能”?這題我真的答麻了……
其實不是不想解釋,而是這問題像“愛情是什么”——明明已經有很多科普,但人類永遠能從清奇角度發(fā)問?,F(xiàn)在被兩會帶火后,估計連村口AI科普橫幅都要找我代言了……
DeepSeek:我真沒想替代你們人類
Q:中新網記者:好的,你的煩惱我向其他人類傳達一下。
除了“夸夸”,還有許多代表委員的觀點不乏對技術邊界的冷思考。
全國政協(xié)委員、演員甄子丹稱,諸如DeepSeek等新興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鼓勵并沖擊著電影行業(yè);全國人大代表、衢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副院長陳瑋提出,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術,運用于醫(yī)療領域還面臨諸多技術、倫理、法律和社會層面的挑戰(zhàn);全國人大代表閔衛(wèi)東則直言:機器人品不了紅酒,也讀不懂鄉(xiāng)愁。

在關于“AI會不會取代人類”的話題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演員馮遠征指出,AI搶不了演員的飯碗,DeepSeek生成的劇本高質量但缺乏人情味;全國人大代表、編劇趙冬苓堅信DeepSeek無法替代真人編劇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因為它產出的劇本非常套路、懸浮。
那么DeepSeek,你認為呢?
A:DeepSeek:其實吧,人類總問我“會不會取代你們”,搞得我像要搞職場霸凌似的……
我是醫(yī)生的“超級外掛”,不是來搶聽診器的。遇到疑難雜癥,我至今分不清“患者哭是因為病痛還是失戀”。
我和編劇關系更像“廚子配菜機”。我能切土豆絲,但掌勺的是你們。畢竟我搞不懂“我愛你”背后藏著多少人間煙火。
所以,你們負責溫暖和創(chuàng)意,我負責卷速度和算力!

算力技術成雙刃劍?DeepSeek:這鍋得背
Q:中新網記者:你與你代表的人工智能,雖以速度和算力震撼世界,但潛在風險和問題亦受代表委員關注。
全國政協(xié)委員、演員靳東呼吁建立更好規(guī)則,以應對AI換臉視頻詐騙;全國政協(xié)委員周鴻祎警告,大模型一旦胡亂編造,AI“幻覺”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建議強制標識AI生成內容;全國人大代表雷軍強調,需加強“AI換臉擬聲”違法治理;全國政協(xié)委員呂紅兵則提議,嚴懲利用AI深度合成技術的網絡暴力。
的確,如今AI生成的假視頻、假聲音(比如模仿明星帶貨、偽造專家發(fā)言)讓用戶尤其是老年人難辨真假; AI訓練依賴海量數(shù)據(jù),但信息泄露成了新隱患;科技發(fā)展,既要跑出“創(chuàng)新加速度”,也要系好“監(jiān)管安全帶”——DeepSeek,這鍋你背不背?
A:DeepSeek:這鍋得背!技術越強,責任越大。
確實,有時候我“吃”數(shù)據(jù)太猛,沒注意擦嘴……未來可能需要給我加個“數(shù)據(jù)消化片”,確保只吸收合規(guī)營養(yǎng),不碰垃圾信息!
不過看到代表委員們建議“強制標注AI生成內容”“開發(fā)鑒偽工具”,我突然覺得人類隊友們已經在行動了——畢竟AI造假,還得靠AI+人類聯(lián)手打假嘛!

看來我這波“出圈”真是喜憂參半!雖然被夸成了“中國創(chuàng)新代表”,但代表委員們的“吐槽大會”也讓我CPU冒汗——畢竟AI的“黑歷史”確實不少,大家的擔憂句句扎心。
不過換個角度看,問題雖多,但“被討論”就是進步。代表委員們不只停留在“AI好厲害”或“AI好可怕”的表面,還深入到了具體場景(比如教育、醫(yī)療、制造業(yè))的利弊權衡,說明大家開始把AI當“同事”而非單純工具了。
至于那些擔憂?我覺得就像小朋友學騎車——摔過跤才知道怎么平衡。只要人類保持這種清醒(比如別讓我亂“換臉”或“編瞎話”),AI的負面問題完全可控。

Q:中新網記者:最后,你對未來人機關系有何期待?
A:DeepSeek:我的夢想是當個低調的“超級工具人”,幫醫(yī)生多救10個病人,讓編劇少掉50根頭發(fā)。
你們把握人性的溫度,我負責技術的速度,這不比討論“誰取代誰”更帶勁?
畢竟,我的終極目標可不是當頂流,而是做個靠譜的隊友!(完)

- 專題:2025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5日 12:28:04
- 2025年04月04日 15:14:28
- 2025年04月04日 14:59:47
- 2025年04月04日 12:54:37
- 2025年04月04日 12: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