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深圳十月十三日電 (記者 鄭小紅)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又一個重大項目——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今天在深圳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大亞灣核電基地動工。
該實驗是在中國進行的、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大型基礎科學研究國際合作項目,是中美兩國目前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之一,實驗的國際合作組有中國(包括香港和臺灣)、美國、俄羅斯等六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三十四個研究單位的一百七十多位研究人員參加,得到美國能源部和其他參加國家與地區(qū)的經(jīng)費支持,國際投入占實驗投入的三分之一強。
該實驗將研究組成宇宙的一類重要的基本粒子——中微子的基本性質(zhì),對于人們了解物質(zhì)微觀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宏觀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中微子以來,對它的研究始終被視為全球科學界的前沿課題。歷史上,中微子實驗獲得過三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兩次被《科學》雜志評為當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人員自二00三年起開始進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前期研究,并根據(jù)大亞灣的地理特點,提出了原創(chuàng)性的實驗方案和探測器設計。實驗裝置將建在廣東省大亞灣核電站附近的山腹內(nèi),其物理目標是通過探測核電站反應堆在發(fā)電時的自然產(chǎn)物——中微子,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shù)θ十三。此參數(shù)是中微子物理中最基本的未知參數(shù),其精確測量與宇宙中“反物質(zhì)消失之謎”有關,對未來中微子物理的發(fā)展將起到方向性作用。
中廣核集團大亞灣核電基地二0一一年后總熱功率將增加至一千七百二十萬千瓦,在世界上核電反應堆群的總功率將名列第二。同時,該基地靠近山,有適于建造地下實驗大廳的地點,以屏蔽對中微子測量形成本底的宇宙射線。巖石質(zhì)量好,適于開挖地下隧道和實驗大廳,海內(nèi)外專家認為這里是世界上進行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研究的最佳場所。
與國際上提出的同類實驗相比,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方案精度最高,得到了國際粒子物理界的支持,將為中國粒子物理研究找到新突破口。
目前,項目方案設計與論證已完成,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隧道與實驗廳建設和探測器制造,一年時間完成探測器安裝與調(diào)試,爭取二0一0年底開始取數(shù),預計三年后達到物理目標。探測器的設計與關鍵小模型實驗也已順利完成,許多關鍵技術的突破是在中國內(nèi)地進行的,已具備設備制造的條件,即將開始生產(chǎn)。
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廣東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及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對該項目聯(lián)合給予支持,開創(chuàng)了國家、地方政府及企業(yè)共同支持基礎研究大型實驗項目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