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學會理事長陳顒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防災減災學術報告會上表示,中國地震學家們一定會從汶川地震中汲取教訓,堅定不移地探索地震預報這一世界難題。 中新社發(fā) 孫自法 攝
|
6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學會理事長陳顒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防災減災學術報告會上表示,中國地震學家們一定會從汶川地震中汲取教訓,堅定不移地探索地震預報這一世界難題。 中新社發(fā) 孫自法 攝
|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四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學會理事長陳顒二十四日表示,中國地震學家們一定會從汶川地震中汲取教訓,堅定不移地探索地震預報這一世界難題。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當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防災減災學術報告會,陳顒院士做首個報告時作上述表示。他說,大地震的發(fā)生是難以避免的自然事件,減災的目標就是通過科技活動,尋找各種措施把地震災害減到最小。
地震學家未能預報汶川地震的發(fā)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地下的信息,目前的預報是根據過去積累的經驗,而經驗性預報受到的最大制約來自地震發(fā)生的復雜性,一次地震發(fā)生之前的現象很難在另一次地震之前簡單地重演。
陳顒院士介紹說,汶川地震釋放能量相當于上千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廣島或長崎萬噸級原子彈的能量,地震重災區(qū)范圍超過十萬平方公里。汶川地震的強度、烈度都超過唐山大地震,從震情來看,這次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
這位地球物理學家稱,在地震學的歷史上,一次如此巨大地震原地重復的例子極為罕見,對大地震來說,汶川將有一段百年以上的地震平靜時段。無論是在生命線工程,還是在各類建筑和基礎設施的設計規(guī)范、建筑施工等方面,這些用寶貴生命換來的經驗,一定會首先用于汶川的重建,要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將汶川建成一座美麗的、抗御地震最安全的城市。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教授將地震災區(qū)疫情防控分為夏秋季、今冬明春、全面恢復中的傳染病防治等三個階段,強調重點預防呼吸道、腸道、蟲媒等傳染病,重點做好兒童易感傳染病的計劃免疫和集中強化免疫、保障食品安全和衛(wèi)生、開展心理救助等。(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