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廣大用戶使用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務,11月7日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正式面向公民個人推出公民身份信息核查、同名同姓查詢等網上自助服務。而11月9日月下午,這個身份查詢中心網站的網頁已經打不開,由于目前網站系統(tǒng)仍在進行技術完善,網站已經暫停。(《揚子晚報》11月10日)
關于網上自助身份信息核查服務暫停的原因,該網通知說:“因中心系統(tǒng)正在完善”,看來,對于暫停,官方的說法是技術原因。不過,從我個人觀察來看,本月7日有關部門甫一這項服務,就引起了輿論與民眾對于這一查詢系統(tǒng)收費是否合理、是否侵犯公民個人隱私權等諸多問題的爭議,“技術原因”大概不過是相關部門平息輿論非議的體面托辭。當然,不管怎么說,暫停總是好的。
有關部門推出的網上自助身份信息核查服務,并不是給民眾的“免費午餐”,一次查詢收費是5元。如果是商業(yè)網站,那也罷了,公民查不起,頂多“用腳投票”,一走了之,或者尋找另一家服務商。但推出這項服務的是政府部門——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并且是占用的是公共資源——全國公民的身份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這項服務還是壟斷性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誰能像這個服務中心那樣掌握全國公民的身份信息呢?這就有幾個問題需要廓清:其一,根據“法定稅收原則”,國家機關收取任何費用必須有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和授權,那么,查詢服務中心收取這項費用有無法律的授權呢?要知道,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假設每天有10萬人次上網查詢,一年的收入將達到1.8億元。況且,在大多數發(fā)達國家,政府信息都是免費查詢;其二,倘我們以最大的善意來猜測,提供這一查詢服務需要巨大成本,而且財政預算并未包含這一項目,的確需要向查詢的公民收取一定費用。但這筆費用到底是多少才合理呢?查詢一次5元是怎么計算出來的?有關這個網站運行成本能不能公之于眾,在陽光下曬曬呢?
此舉是否會侵犯公民隱私權,也是爭議之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一網站有利于“遏制和打擊利用假身份證進行欺騙和犯罪的行為”,這種效果我們也承認。但是,有律師指出,“任何人輸入別人的身份證號碼和姓名,還有自己的手機號就能查詢別人的身份信息,萬一有人利用這個搞敲詐勒索活動,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這有悖于《民法通則》中關于隱私權的有關規(guī)定,涉嫌侵犯公民個人隱私。”在這一問題沒有經過詳細論證前匆匆推出舉措,未免操之過急。
從網上身份信息核查服務的爭議,或許也能折射出一些政府部門借“便民、利民”名義行亂收費之實、忽視民生與民意的慣性做法與思維。比如國家質檢總局推行了8年之久的國家免檢制度,表面上看,“免檢標志”有利于消費者更方便判別優(yōu)質產品,更利于企業(yè)自律,但從實際來看,不過是國家機關借機收錢的工具,甚至成為某些造假企業(yè)的“護身符”。而且,這種所謂的“便民、利民”從來沒有進行過聽證就大張旗鼓地推行,如果不是“三鹿奶粉事件”東窗事發(fā),還不知要禍害到何時。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