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鋅:
應(yīng)該說,您剛才所指的消防隊員的這樣一種行動疲勞的確是存在的,不論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這么多,這么頻繁地通過跳橋來表達訴求,的確造成大量的這種人力資源的消耗。
但是我覺得,其實如果我們關(guān)注這個跳橋事件,現(xiàn)在我們關(guān)注的一個核心焦點好像都是跳橋者和推人者,但正如您剛才提到的這個細節(jié),讓我們可以把目光投向,好像沒有進入公眾討論視野的第三個角色,那就是政府的相關(guān)部門。消防人員到了,警察到了,但是他們在僵持的5個小時中到底做了些什么,那個充氣的氣墊僅僅是一個細節(jié),可能還有很多,比如很多人問了,為什么在5個多小時里面,我們的措施沒有奏效,為什么在這么多政府的工作人員在場的情況下,推人老伯能夠上去,其實我們還可以問一個問題,假如推人老伯不上去,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到底要把這個。
主持人:
怎么結(jié)束。
王錫鋅:
對啊,到底怎么結(jié)束這一場,這是一個問題。
主持人:
或者能不能這么說,作為公眾,可以有同情疲勞,但是作為政府部門,不應(yīng)該有行動疲勞。而且剛才您說的是,當我們把目光放在焦灼的雙方的時候,可能忽視了現(xiàn)場的一些公安和消防部門,這是已經(jīng)顯露出來的,恐怕還有另外一部分沒有顯露出來的另外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些人能夠走上橋,恐怕這一部分的一些基層部門,我們是不能夠忽視的。
王錫鋅:
對。這里我們看到的公安、消防,包括片中提到的細節(jié),就是沒有充好氣的氣墊,其實都在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怎么讓在橋上的這個人能夠平安的落地。
主持人:
能夠下來。
王錫鋅:
對,您剛才提到的問題其實把我們引向了一個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我們機制的哪些原因,讓這些本來可以通過正常的維權(quán)機制、法律制度去獲得表達權(quán),或去行使救濟權(quán)的人,一定要靠尋求海拔高度這樣一些極端化的方式,來所謂的實行訴求和表達呢。
主持人:
剛才我們在演播室里關(guān)注的是在廣州海珠大橋最近兩個月頻繁發(fā)生的一些人上橋去表達自己訴求的事件。剛才我們關(guān)注的是如何讓他們能夠順平的下來,接下來我們會繼續(xù)關(guān)注,如何讓他們以后不再上去。
主持人:
是什么原因讓這些人紛紛采取用上橋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呢?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