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0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10月10日發(fā)表題為《中國是金融風暴贏家?》的文章指出,目前的美國金融風暴或許為中國開啟了一個縮小與美國差距的機會,但口袋滿滿是美國債券的中國大陸,是否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金融霸主,仍有許多結構性的挑戰(zhàn)有待克服。
文章摘錄如下:
全球金融危機目前仍尚未觸底,在這一場全球金融權力消長的劇變中,美國做為全球金融帝國的地位已受到重創(chuàng),嘗到了貪婪追求利益帶來的惡果。不過,在這場可能重塑全球經貿版圖的洗牌過程中,反而凸顯了中國經濟成長的結構性缺陷,如果中國不能改善依賴美歐市場做為成長動力的發(fā)展結構,在全球甚至在東亞取得經貿金融霸主的地位,將仍是一條漫漫長路。
有論者預估,中國可能是金融風暴后的最大贏家,因為當今中國擁有龐大的資金,最有可能扮演金融救世主的角色。
中國銀行體系過去投資美國金融體系有相當節(jié)制,因此在此波金融風暴中僅受到微幅波及,而且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體質亦相對穩(wěn)健。美國政府通過七千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各方預期中國與中東油國是最有可能購買此筆天文數(shù)字美國債券的國際大戶。
中國如果利用此一時機投入重金,未嘗不可能牽動全球資產重分配的進程,為中國取代美國霸業(yè)開展先聲。
不容否認,中國是當今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大戶,但是中國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貿金融霸主,仍受限于一些客觀性的經濟金融結構性障礙。
第一,受制于與美歐市場的貿易暨金融互賴關系,中國龐大外匯存底所能換取的美國政經讓步仍十分有限。中國絕大部份的外匯儲備是以美元債券的形式持有,目前其數(shù)目高達一兆美元,不過同時中國的GDP外貿依賴度超過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說,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不是來自于中國大陸看似龐大的內部市場,而是受制于美歐市場的起伏。
拒購美國救市法案國債或是在市場大量拋售美國債券,雖可能讓美國在一夕間破產倒閉,但亦同時關閉了中國出口產品市場。
在中國未能開拓一個可支撐經濟發(fā)展的國內市場前,中國仍需被迫將絕大部分的外匯存底用于購買美國債券,以支持美國市場的穩(wěn)定與成長。
第二,中國大陸在全球各種多邊經貿金融合作機制的影響力有限,F(xiàn)今的國際經貿與金融多邊機制,反映二次大戰(zhàn)結束后的美國主導下的權力格局,中國大陸、印度、俄國暨巴西等新興的重要經濟體,雖是當今左右全球經濟興衰的重要關系國,卻無緣參與國際合作與決策。目前美國仍主要與G-7成員國進行對話暨協(xié)調。
第三,全球性金融游戲對中國而言還是十分陌生,貿然投入的風險極高,而且可能得不償失血本無歸。而且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尚稱不足,本國人才的數(shù)量與經驗,尚不能處理大規(guī)模的全球性金融課題,眼下亦難以吸引到國際人才,更不用說外國政府對中國大舉收購本國金融機關引發(fā)的政治聯(lián)想。
中國要成為全球金融的要角,至少要擔起三個重擔。
首先是人民幣要取代美元成為準全球性貨幣;其次是中國要成為全球金融穩(wěn)定者,更能在發(fā)生區(qū)域金融危機時,成為全球金融的調節(jié)者;以及管理全球金融管理制度的主導者。
目前的美國金融風暴或許為中國開啟了一個縮小與美國差距的機會,但口袋滿滿是美國債券的中國大陸,是否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金融霸主,仍有許多結構性的挑戰(zhàn)有待克服。(陳欣之)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