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15日電 香港《明報》15日刊文說,以巴沖突是新聞的“票房毒藥”。傳媒的論述永遠跟隨這公式:先是巴勒斯坦人、哈馬斯之流發(fā)動襲擊、發(fā)射火箭,以色列然后還擊,其間有多少平民傷亡,最后就由國際聲音,要求雙方;。以巴沖突不是正義和邪惡之爭,而是兩個多災(zāi)多難的民族不幸地成為敵人,沒有一方完全正確或錯誤。
文章摘錄如下:
以巴沖突是新聞的“票房毒藥”。傳媒的論述永遠跟隨這公式:先是巴勒斯坦人、哈馬斯之流發(fā)動襲擊、發(fā)射火箭,以色列然后還擊,其間有多少平民傷亡,最后就由國際聲音,要求雙方停火。
為何哈馬斯要射火箭?巴勒斯坦組織為何要攻擊以色列?傳媒從來沒有提及。看新聞后,一般人也不明白雙方有何恩怨,為何打了數(shù)十年?
沒有一方完全正確或錯誤
以巴沖突,不是正義和邪惡之爭,而是兩個多災(zāi)多難的民族,不幸地成為敵人,沒有一方完全正確或錯誤。要簡單解釋以巴沖突是不可能,只有追溯歷史才會理解,雙方仇恨為何這么深,巴勒斯坦人為何要發(fā)動恐怖襲擊。
猶太人居于巴勒斯坦地(即以色列的國土),始于舊約圣經(jīng)年代,公元1世紀(jì)左右,猶太人起義對抗羅馬帝國失敗,猶太人被驅(qū)逐出巴勒斯坦地。直至19世紀(jì)末期,猶太復(fù)國主義興起,才有聲音呼吁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重新建國。
猶太復(fù)國主義者揚言,在巴勒斯坦建國最好,因為我們沒有國家(A people without land),巴勒斯坦地則沒有人民(A land without people)。但實情是,巴勒斯坦地根本不是荒地,而是住滿了巴勒斯坦人。
由于雄厚的財力,猶太人逐漸把巴勒斯坦地上可買的土地都買下來,大多數(shù)的新地主都把土地上的巴勒斯坦農(nóng)民趕走,只聘請猶太籍勞工。巴勒斯坦人才明白猶太人的企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經(jīng)猶太人團體游說拉攏,英國政府1917年宣布聞名的《巴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公開承諾將協(xié)助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建立一個家園。巴勒斯坦的悲劇,由這刻正式開始。
一戰(zhàn)后,巴勒斯坦歸英國托管,英國滿以為巴勒斯坦地有戰(zhàn)略價值,既是埃及的緩沖地,甚至可能有石油。結(jié)果,巴勒斯坦什么石油也沒有,只有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不斷的沖突,英國政府才醒覺,要巴勒斯坦政府正常運作又要幫猶太人在未來建國,是互相矛盾,根本不可能。
由于巴勒斯坦地實在太貧瘠,移民到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也不多,直至納粹德國的抬頭冒起,猶太移民才顯著增加,但仍然遠不及巴勒斯坦人多。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沖突也愈來愈嚴(yán)重。1936年,巴勒斯坦人終于爆發(fā)大規(guī)模起義反英,英殖民政府花了3年,二戰(zhàn)前夕才把起義鎮(zhèn)壓。
希特勒屠殺猶太人,讓猶太人復(fù)國的愿望成真。劫后余生的歐洲猶太人,有很多選擇要去巴勒斯坦(更多去了美國),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口,激增至接近三分一。戰(zhàn)后已近破產(chǎn)的英國,也不愿意再無止境負(fù)擔(dān)管治巴勒斯坦的開支,巴勒斯坦的前途,就交由新成立的聯(lián)合國 決定。
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聯(lián)合國決定將巴勒斯坦切開兩份,一個以色列國、一個是巴勒斯坦國,雙方的國土有如扭麻花形狀。巴勒斯坦人強烈反對,明明是他們占大多數(shù)、也是世世代代居于此,為何要把一半土地,讓給新來的猶太人?但猶太人就支持方案,因為方案對他們有利,以小于一半人口比例,但就可以分到一半土地。
以色列立國后 阿拉伯世界即宣戰(zhàn)
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立國后,阿拉伯世界隨即向以色列宣戰(zhàn),意圖消滅以色列國于萌芽時。但戰(zhàn)術(shù)失當(dāng)及不團結(jié),阿拉伯聯(lián)軍被以色列軍打敗,以色列甚至有能力攻占額外的領(lǐng)土,及用恐嚇等手段,把領(lǐng)土內(nèi)的巴勒斯坦人盡可能驅(qū)逐出境,又不讓躲避戰(zhàn)火的巴勒斯坦人于戰(zhàn)爭后重返家園。巴勒斯坦難民問題,就是在這天起產(chǎn)生。
剩下未被以色列攻占的領(lǐng)土,就是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帶。加沙給埃及吞并,西岸就被約旦吞并。
1967年,以色列在6日戰(zhàn)爭中再一次擊敗阿拉伯聯(lián)軍。這次,以色列吞并了加沙、圣城耶路撒冷、西岸、利亞的戈蘭高地及埃及的西奈半島。聯(lián)合國雖然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由占領(lǐng)的土地上撤軍,但以色列只是于1979年起由西奈撤軍。同時間,以色列又在占領(lǐng)區(qū)內(nèi),建立眾多猶太人殖民區(qū)。
同時,巴勒斯坦人終于明白,建國只能靠自己,阿拉伯國家是靠不住的,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等武裝組織才相繼成立,并開始用恐怖襲擊等手段威脅以色列,以及讓國際社會明白,巴勒斯坦人要求建國的呼聲。
20世紀(jì)80年代后期,巴解愿意放棄消滅以色列,以色列也愿意與巴解談判后,和平進程曾有一線曙光。在美國推動下,雙方終于在1993年簽訂奧斯陸協(xié)議,簽和約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取得翌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冤冤相報 陷入新惡性循環(huán)
但雙方在和談后,分別在國內(nèi)遇極大阻力,武裝組織哈馬斯堅決反對與以色列和談,但阿拉法特?zé)o能力控制哈馬斯,拉賓更遭國內(nèi)右翼分子刺殺。同時,有以色列殖民在西岸希伯侖的清真寺亂槍掃射,巴勒斯坦人又發(fā)動襲擊報復(fù)。奧斯陸和平進程終于胎死腹中。
公元2000年,以色列總理沙龍硬闖東耶路撒冷的阿克薩(Al Aqsa)清真寺后,終于爆發(fā)巴人大規(guī)模起義。以軍鎮(zhèn)壓毫不手軟,巴勒斯坦死傷數(shù)以千計,沙龍更以反恐為名,在西岸筑起大量圍墻及檢查站,限制巴人的出入自由。
沖突的根源,在于以色列侵占人家土地,這次以色列與哈馬斯戰(zhàn)爭,只是這段歷史的延續(xù),冤冤相報,陷入新的惡性循環(huán)。(莊曉陽)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