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日本僑報社創(chuàng)辦的星期日漢語角在東京西池袋公園舉行第65次交流會。會上舉行了第2屆小島康譽國際貢獻獎頒獎儀式。著名日中友好人士小島康譽向為促進日中民間交流作出貢獻的《日本僑報》總編輯、漢語角創(chuàng)辦人段躍中頒發(fā)了一幅以中國新疆尼雅遺址出土的東漢“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古錦為原型的金箔藝術(shù)品和100萬日元。中國駐日使館友好交流參贊孫美嬌和中日兩國媒體、經(jīng)濟界、友好團體及旅日留學生代表等約80人出席了當天的頒獎儀式。 中新社發(fā) 日本僑報社 攝
版權(quán)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quán)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使用。 |
|
中新網(wǎng)11月27日電 據(jù)《日本僑報》報道,每到星期日,走進東京的西池袋公園一角,人們隨處都可以聽到“你好”、“再見”招呼聲,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著華人世界的氛圍。隨著中日關(guān)系的不斷升溫,日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學中文”的熱潮。而于去年8月5日成立的日本首個漢語角─東京“星期日漢語角”,作為促進中日民間文化交流的大舞臺,目前已經(jīng)舉辦了65次,已擁有超過1200余熱愛中文、喜歡漢語的中日人士匯聚于此,大家共同講中文,一齊說漢語,從而交流了思想,促進了友誼,同時也為中國文化的在日本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形象的塑造,為中日間的彼此了解和理解創(chuàng)造了一個穩(wěn)定而又堅實的平臺。而這個平臺的創(chuàng)立者就是在日本享有盛譽的《日本僑報》社總編輯兼日中交流研究所所長段躍中先生。
段躍中是湖南人,1958年出生。1987年,段躍中跨入了《中國青年報》的大門,在《中國青年報》工作5年后,段躍中在人生的旅途上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抉擇,1991年,和許多在日華人一樣,段躍中以自費留學的方式來到日本。
段躍中初來日本時,語言上的不熟,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成為他不得不面臨的雙重障礙,然而逆境面前的段躍中力克各種困難,自始保持著昂揚的奮進激情。最初在東京學藝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他除了在課堂上得到老師的日語教育外,東京上野的一家日本居酒屋,也成了他苦練日語的課堂。在這家酒店里,段躍中既要端盤子又要接待客人。酒店的老板杉山幸雄,對段躍中這個初來日本的留學生關(guān)心備至。每到休息時間,杉山幸雄總會拿起一份日文報紙,教授段躍中日語發(fā)音;當“聽不清、講不明”時,兩個人會用日語漢字熱情交流。一年后,當段躍中隨意拿起一份日本報紙,在杉山幸雄的面前準確無誤地讀出來時,杉山幸雄高興得直鼓掌。時至今日,段躍中仍然滿懷謝意地將這位居酒屋老板掛在嘴邊。
除此之外,段躍中還會在經(jīng)濟非常緊張的情況下,訂閱日文報紙,每天在上學、打工途中的電車上讀上一兩個小時;還要跑圖書館,將當日五家全國性的日文報紙讀上一遍。在他狹小的居室里,除了留了一塊睡覺的地方外,堆滿了各種報紙、雜志和一些學術(shù)研究書籍。
1993年4月,段躍中考進了駒澤大學大學院,專題研究在日華文媒體,兩年內(nèi)完成碩士論文——《日本華文傳媒研究》。其間還獲得了“東京國際學生論文比賽”優(yōu)秀獎,成為駒澤大學創(chuàng)立百年來第一個被授予“學長獎”的中國留學生。1995年4月,段躍中考入日本國立新瀉大學大學院,攻讀博士課程。1996年4月開始,他還先后在橫濱國立大學、千葉商科大學等多所大學擔任中文講師。至此,段躍中告別了艱苦的體力勞動,在教授中文的同時,走上了編輯《在日中國人大全》、搞在日華人研究的學術(shù)道路。
1996年,時機成熟,段躍中又創(chuàng)立了中國留學生文庫(現(xiàn)名:在日中國人文獻資料中心),并創(chuàng)辦了《日本僑報》。1998年,他創(chuàng)辦了《日本僑報電子周刊》,至今已發(fā)行了801期,曾被評為2006年度十大新聞類電子雜志提名獎。這一周刊的創(chuàng)設突破了原有《僑報》的發(fā)行范圍和影響力度,吸引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讀者的矚目。這份電子周刊以短、平、快的寫作方式,著力跟蹤報道在日華人華僑的各種動態(tài)和各種中日交流的信息,贏得了讀者們的廣泛好評,至今仍保留每期達上萬人次的高點擊率!度毡緝S報電子周刊》的問世,也強化了日本僑報社的宣傳功能,為段躍中的報道事業(yè)平添了一羽新翼。
1999年,段躍中接著創(chuàng)辦了日本僑報出版社。段躍中把這個出版社定位以出版學術(shù)類書籍為首選,以中日關(guān)系為主攻,從文化的角度,從思想的廣度,來選擇出版內(nèi)容。截至目前已出版各類書籍182冊,涉及中國研究、中國文化、中日關(guān)系、在日華人現(xiàn)狀等,涵蓋了方方面面。例如:《在日中國人大全》、《祖國萬歲—國慶50周年寫真集》、《日本華僑華人社會的變遷》、《對中日友好的建議----首屆中國人日語作文比賽獲獎作品集》、《我們永遠是朋友----首屆日本人漢語作文比賽獲獎作品集》、《活躍在中國的日本殘留孤兒》、《消除隔閡----第二屆中國人日語作文比賽獲獎作品集》(該書被《朝日新聞》書評委員評為日本2006年最值得推薦的三部“年度圖書”之一)等。
2000年3月,段躍中終于拿到了用多年心血鑄成的博士學位。其50萬字的博士畢業(yè)論文——《現(xiàn)代中國人的日本留學》還獲得了日本文部省頒發(fā)的“科學研究成果出版公開助成獎”。
不間斷的努力,不停歇的執(zhí)著,砥礪了段躍中那顆追求上進的心,也催生了段躍中致力于中日友好事業(yè)的博大情懷。
2005年1月,為構(gòu)筑新的中日關(guān)系,段躍中創(chuàng)辦了“日中交流研究所”,開始主辦每年一次的“中國人日語作文比賽”和“日本人漢語作文比賽”。促進了中日兩國年輕一代的民間交流、加深了中日之間彼此理解。
2007年12月,一本印有中國總理溫家寶身穿棒球服彩照封頁的精裝版書籍《35號投手溫家寶》在日本各大主要書店推出,亦是經(jīng)段躍中出版問世的!35號投手溫家寶》的出版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這本書生動地再現(xiàn)了溫家寶總理“融冰之旅”的感人一幕,也更深刻地傳達了中國人“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的真摯情誼。
段躍中和他的“星期日漢語角”即實實在在地踐行了“召遠在修近”這一中國人“和為貴”的中華精神。在這個漢語角,中日友人們用漢語交流有關(guān)中日兩國的信息和各自在對方國家生活所體驗到的感受,使這里真正成為了民間交流的大舞臺。從知名學者、政府官員、公司職員,到年輕學生、家庭主婦,上至高齡老者,下至牙牙學語的幼童,每次多則6、70人,少則10多人,漢語角真正成了大家最熱愛的共同活動場所,可謂其樂融融。這里最大的朋友是86歲的松原三鶴老人,松原三鶴老人曾說,“學習漢語是我的最大快樂,也是我長壽的秘訣,我一生都要好好學習漢語,我永遠熱愛‘星期日漢語角’!
段躍中創(chuàng)辦的“星期日漢語角”已經(jīng)成為時下廣泛在日本興起的孔子學院的有益補充,這正如段躍中先生所言,“孔子學院正規(guī)、權(quán)威。漢語角自由、活潑!睙o論權(quán)威的角度,還是活潑的形式,都無疑是中日兩國人民面對面交流的最好方式,也是向日本民眾傳播真實的中國信息的重要窗口。“小小漢語角威力可不小”,他已經(jīng)成為了促進中日交流的知名品牌,也已經(jīng)成為在日本對中國越來越關(guān)心的背景下,推動日本朋友學習中文,促進中日交流的重要窗口。
此外,段躍中還創(chuàng)辦了日中翻譯學院,組織學者隊伍,努力面向日本民眾就中文寫作、文章翻譯等進行指導,為培養(yǎng)中文人才做出了貢獻。
段躍中執(zhí)著中日友好事業(yè)的誠摯情懷贏得了社會的贊譽和好評,11月9日,中國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網(wǎng)理事長、日本佛教大學名譽教授親手將第二回小島康譽國際貢獻賞頒發(fā)給段躍中先生,以表彰其為中日友好事業(yè)所做出的功績。
亦如小島康譽在頒獎儀式上所說,段躍中是日本人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朋友,是構(gòu)架中日友好的一座金橋!旅居日本17年的他以自己的行動為中日間互相了解和理解做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功不可沒!
11月15日,日中學院舉行第十八次“倉石獎”頒獎典禮。星期日漢語角創(chuàng)辦人、日本僑報社總編輯段躍中成為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在日中國人。這是段躍中11月9日獲小島康譽國際貢獻獎之后一周之內(nèi)第2次獲獎。
負笈東瀛寫春秋!回眸在日華人段躍中的奮斗歷程,使我們看到了一種榜樣,作為一個中國人,做為華人文化創(chuàng)業(yè)的楷模,段躍中先生能夠在日本站穩(wěn)并扎根,實屬不易。尤為可貴的是,其創(chuàng)設的媒體廣泛活泛于日本社會,構(gòu)筑了中日友誼的寶貴橋梁,打造了一個中日友好的堅實陣地,意義的深遠性不言而喻。
2008奧運年,段躍中迎來了他50歲的生日,相信他將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扎實的工作作風繼續(xù)實踐自己“扶桑同胞事,神州手足情”的座右銘!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奔波在汗水與心血鋪筑的大路上,段躍中會走得更穩(wěn)更堅實!(作者:若水,原載:新民晚報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