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7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道,前多倫多華裔市議員張金儀日前表示,華裔如要在加拿大社會爭取應有權益、共參國事,就得從舒服慣了的殼內破繭而出。每次選舉(無論是市選、省選還是聯(lián)邦大選)之后,中文報章都以大篇幅訪問落敗候選人、小區(qū)領袖及政治評論人;連續(xù)數周之久,編輯及專欄作者也會紛紛發(fā)表觀點,為華裔在權力通道上沒有足夠代表而握腕。
張金儀指出,要分析這現(xiàn)象,不如以三個問題來概括這些經年不斷的檢討:為什么美國的奧巴馬會獲選?為什么加國的狄安會失?為什么我們有些華裔候選人能勝出而有些就落選了?
如果說奧巴瑪之所以成功是時也地也,這說法雖有點滑頭,不過也是事實,并未貶低他的志愿軍盡心竭力的功勞,也沒有抹殺他本人的努力。他的競選真是棒極了!他年輕、能言善道、有才智、充滿活力也振奮人心,他是黑人但并不黑——這不是指他的遺傳結構,而是說他在社會中的階層地位:他出身卑微,現(xiàn)在是個成功的律師及參議員,已婚并有兩小孩。一言以蔽之,他是美國人夢想成真的化身。
奧巴馬的成功使他及家人獲得很多人認同,這些人背景各異,自然包括有非洲族裔的,也無可否認還有許多白人不會投黑人的票,但在一些當初不看好奧巴馬的黑人克服了悲觀(即是說這些人看到他明顯地吸引了主流人士的票)后,就引以為榮而趨之若鶩,結果美夢實現(xiàn)、喜劇收場。
充滿希望也相信人人平等的美國白人(有開放的也有保守的)認為奧巴馬光芒四射、富領袖魅力,必非池中物,所以值得支持。奧巴馬能鯉躍龍門,值得我們這個北鄰里的少數族裔參選人借鑒。
至于狄安又為什么落敗呢?不用想也知道是因為他選非其時非其地,他不擅與人交往。自由黨陣營早在聽他那口蹩腳英語時就該引起警覺:一個滿懷壯志要當加拿大總理的人必須英文一流,還得舌戰(zhàn)群英、揮灑自如,因為這是絕大多數加拿大人的共同語言,無論土生抑是移民的加拿大人都得用英文!
最后,為什么華裔候選人有勝有負?且看新民主黨的鄒至蕙在多倫多市中心再度當選,那是個多語種地區(qū),也是多年來自由黨和新民主黨的拉鋸戰(zhàn)地。鄒至蕙雖是香港移民,但她的英語很好,只有一點口音,也很少搞混時態(tài)和單復數的運用,她母親反嫌她中文不夠水平呢!這選區(qū)也有很多說中文的移民,但華裔勢力并未凌駕其它族裔,且多分屬自由和新民主兩黨。
另一個例子是:保守黨的黃陳小萍戰(zhàn)勝了自由黨的華裔對手陳卓愉,這場比賽是個好現(xiàn)象,因為是政治理念戰(zhàn)勝而不關族裔分歧,也顯示出小區(qū)內的選舉觀念更完熟。這兩位候選人都是知名移民,而選區(qū)內有很多人的母語是中文,所以懂中文也占優(yōu)勢。
莊文浩則是中國和荷蘭的土生混血兒,在威靈頓-荷頓山選區(qū)三度勝出。這區(qū)不在鬧市,也沒幾個中國移民,英文就是他的第一語言,當然有足夠的能力來清楚表達意見及與選民溝通。
華裔不能光在華語小區(qū)里自顧自猛講中文,在加拿大主流社會——尤其在政界,一定要說流利英文(也許還要法語),移民如要贏得主流社會的票,或想在任何本地機構行業(yè)有出頭之日,就不能老是講原居地的語言;相對之下,印度裔族群看來比較投入,他們普遍都能寫能說英文,所以有能力在公共決策上辯才無礙,這點華裔就望塵莫及。張金儀最后強調,移民定要克服以族裔為中心的想法,才能在主流社會立足。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