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jīng)該報許可。)
【述】中國外交再邁親民大步
除了擔負“外交為國”重任外,中國外交正讓老百姓感受到脈脈溫情
“救我們回去,這個恩情要記一輩子!眮碜愿=ㄆ教兜闹芙ㄎ恼f這番話時,眼里充滿了真誠的感激。今年5月29日,周建文與另外242名中國僑民一道,在中國外交部及其他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平安撤離發(fā)生騷亂的東帝汶首都帝力回到祖國。
這只是2006年中國外交與普通民眾親密接觸的一個側面。
時至今日,無論地球的哪個角落,在獲悉當?shù)鼐謩莅l(fā)生混亂之后,中國老百姓冒出的第一個想法幾乎都是“那里是否有中國人”,以及政府是否會撤僑。這種思維定勢的形成,折射出的正是中國外交這些年來悄悄的轉變:除了擔負“外交為國”的重任外,中國外交在老百姓心中正流露出脈脈溫情。
領事保護制度化
在登機返回祖國之前,包括周建文在內的243名僑民已在中國駐東帝汶大使館逗留了兩天兩夜。“好在使館向每位受損失的中國公民發(fā)放了200美元生活金,使大家度過了難關!42歲的杭州人吳炳新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當時使館將僑民分為18個組,定時提供一日三餐,最后給每個人一個號碼,以確保登機秩序和避免遺漏。為保證路上安全,使館還特地聯(lián)系了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對方派出四輛吉普車,分兩批將僑民護送到機場。
在2006年,類似的場面還發(fā)生在所羅門群島、黎巴嫩等地,在發(fā)生危機時,外交部與有關各方一道,成功將騷亂中受困的同胞送回國內。而就在東帝汶撤僑當天,外交部領事保護處正式掛牌成立。
“顧名思義,設立這個處的職責就是加強對在海外中國僑民的保護工作。”外交部發(fā)言人秦剛曾這樣解釋領事保護處的作用。
其實在保護處成立之前,相關工作也一直有人在做,“領事保護設處將此進一步機制化、常設化了”。一組數(shù)字或可說明領事保護制度化的必要性:1978年中國公民出境只有20萬人次左右,2005年出境人數(shù)則達到前所未有的3100萬人次,是27年前的150倍。
外交部開門迎客
親民的舉措不僅體現(xiàn)在處理海外危機上,在國內,外交部對公眾開放已經(jīng)早有先例。自2003年9月開始,中國普通老百姓就有了走進外交部的機會,這一在中國各大部委中至今仍獨此一家的親民舉動,使外交部贏得了越來越多公眾的贊譽。
“公眾開放日”在2005年實現(xiàn)了機制化,每年舉行兩次大規(guī)模活動。2006年的活動分別于6月和10月舉行,總共有近400人實現(xiàn)了參觀外交部的愿望,并和外交部長李肇星面對面地交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