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0日電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進一步激起了中韓等國的強烈反對。日本國士館大學21世紀亞洲系的邢志強教授在接受共同社的采訪時表示,“反小泉”并非“反日”,靖國神社問題是“癌癥”,以此反駁部分日本政治家表示日中關系即使沒有靖國問題也好不起來的言論。
邢志強指出,既然小泉在國會上都承認了侵略戰(zhàn)爭,又承認甲級戰(zhàn)犯是“戰(zhàn)爭罪犯”,就應該在行動上體現出來。
對于日本媒體廣為使用的“反日”一詞,邢教授并不贊同,他說,其實只是“反小泉”而并非“反日”。“現在中國大陸有40萬人左右在學習日語,還出現了研究日本經濟、文化的熱潮。大量日本企業(yè)投資中國,中日貿易額年年創(chuàng)新高,如果是‘反日’就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邢教授如此解釋說。
小泉結束了上世紀90年代日本政壇頻頻換首相的混亂局面,執(zhí)政時間長達5年多,創(chuàng)下二戰(zhàn)后第三長的記錄。但小泉的政治手法也對日本的政壇和社會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邢志強指出,小泉把反對他的人都當成“抵抗勢力”,丑化他們的形象,不斷排除異己。這甚至對現在自民黨內部都附隨安倍不無關系。社會上右翼勢力的抬頭使得很多有意見的人不敢說話。
邢教授援引一項有關性格基因的調查結果表示,日本人中,有想法又主動的L型僅占1.8%,而被動順從型的S型達到約70%,其余為中間的L/S型。也就充分說明了日本社會極少部分的人領導了大部分民眾。
在此基礎上,他稱,對于媒體只報道表面事實,沒有深度剖析背景原因的情況,大多數日本國民容易輕信。因此他們并不是真正的反華,而是不了解實情帶來的誤會,只是感情用事。打開這個癥結需要增加雙方的交流,事實也表明,去過中國的人想法就有了很大的變化。
“中日關系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的崛起改變了東亞的格局。長久以來,日本在東亞地區(qū)獨樹一幟的地位受到威脅,因此心理上產生不平衡!毙辖淌诜治稣f。
邢教授最后充滿期待地說,“在日中交流2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來看,過去的150年的不幸歷史并不算長,應早日恢復到原來的友好狀態(tài)! (夏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