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料理基本保持了傳統(tǒng)的江浙風(fēng)格。常見的花蟹、珍寶蟹、多寶魚翻不出太多花樣,于是網(wǎng)了半斤鮮活的基圍蝦,白灼最佳。再要一枚大海螺溫拌,入口時千萬當(dāng)心芥末嗆鼻,脆生生的十分下酒。可惜,海螺肉口感略緊,一定不是當(dāng)日進的貨,有點對不起門口巨大的“天天空運,舟山海鮮”霓虹燈招牌;而襯底的黃瓜絲雖清香卻稍嫌喧賓奪主,至少浸染了最下面幾片螺肉的本味。野生大黃魚價格驚人,不如罷手。倒是發(fā)現(xiàn)了鮮見的黃魚鲞,選了和花雕一起蒸,被服務(wù)員表揚說:“我們杭州人就是這么吃的!比绻痴叨,建議點個醬爆海瓜子,一大盆子足夠一群人慢慢把酒言歡。東坡肉的五花層數(shù)算合格,花雕和冰糖的加入令口感更為糯香。龍井蝦仁最好的賞味期當(dāng)是河蝦大量上市的夏季,離當(dāng)年新產(chǎn)的茶葉時間又不遠,清爽的口感非常適合夏日食用。即便是小小的一碗米飯都與粗糙的北京食肆截然不同,粒粒分明的香米用小碗蒸成,中間嵌了個小棗,呈上時頓覺一派蘇杭甜美感撲面而來。再配上一壺龍井,這頓飯吃得我心花怒放;陪吃的兄弟卻苦著臉,大嘆味淡。據(jù)說,他回家后買了點熟食,自己又煮了碗面。……
值得一說的是,杭辦“哨兵海鮮”的前身是著名的樓外樓。北京人喜咸辣濃飲食口味,令杭菜在京始終流行不起來。于是,味美的樓外樓就這么慘淡離場。
吉林駐京辦:吉人緣餐廳
東北人多愛在京發(fā)展,東北菜量大價又平,東北館子就這么紅火起來了。
去吃吉林駐京辦的那天正逢冬奧會期間,CCTV5里中國奧運冠軍那濃濃大茬子味的東北口音很是應(yīng)景,但不知是否因為還沒過正月十五,大家都還在家里過年,偌大的餐廳里只有一桌客人,冷清寥落得讓人有點想打退堂鼓,考慮到駐京辦都不指望著餐廳掙錢,還是坐了下來。才點了殺豬菜、鍋包肉、醬骨頭、石板豆腐、大拉皮,服務(wù)員已經(jīng)制止說夠了夠了,只許我再添了個做甜點的自制酸奶和主食家常餅。 殺豬菜是東北的頭號招牌菜,一大盆著著實實的酸菜、血腸、五花肉和東北粉條連湯帶菜地上來,賣相實在不大好,勝在實惠。五花肉切的薄片吃著很香,血腸嫩而新鮮,完全沒有豬血的腥氣,據(jù)說是餐廳自己灌的。
鍋包肉就是瘦肉裹上玉米粉,炸后澆以酸甜的調(diào)味汁,聽著簡單,能做到吉辦這般正宗和入味的卻少有。記得以前吃過有用番茄醬調(diào)味的,實在要罵他們一句:忒偷懶了!
石板豆腐上場很熱鬧,大塊豆腐堆在燒得滾燙的石板上,澆上濃濃的醬汁。豆腐應(yīng)該也是自制的,有很強烈的鹵水味,好這口的人喜歡,吃不慣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刺鼻。石板保溫很好,吃了很久豆腐還是滾燙的,但隨著醬汁越燒越濃,豆腐可能就會有點太咸了。
西藏駐京辦:珠穆朗瑪餐廳
也就是西藏駐京辦能以珠穆朗瑪作為餐廳名。裝修和餐具有點藏族特色,譬如墻上掛著幾個纏著哈達的牦牛頭,但不過頭,不像有些藏餐廳處處掛滿唐卡和藏地織物,都看不見墻了,倒像個土特產(chǎn)商店。剛要為這點加分,就看到服務(wù)員拿來的菜單居然有藏餐和非藏餐的兩本,讓人不由得心里一涼。駐京辦逐漸淪落,也不是只有西藏駐京辦一家而已。手撕牦牛肉噴香撲鼻,一上桌就受到熱烈歡迎。牦牛的肉質(zhì)挺粗糙,吃起來要費一番“腮力”。名字就說了是手撕,做法顯然也比較粗獷,這個菜勝就勝在原生態(tài)。芝麻紅花羊肉應(yīng)該是在羊肉外裹上面糊再蘸上芝麻,入油鍋炸出來的,出盤再撒上些許藏紅花的碎末。這道菜沒做好,同道菜里有的羊肉還有膻氣,有的卻淡刮刮的不甚入味。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艷紅】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