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2月27日電 周四出版的經(jīng)濟日報引用著名經(jīng)濟學者吳敬璉和羅伯特·希勒的演講,就中國未來金融發(fā)展趨勢以及如何保持理性繁榮進行分析。
報道稱,25日舉辦的“中國金融:走向理性繁榮”論壇上,對話的主角有兩位:一位是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教授,他曾在中國股市一年多的低迷前指出股市存在非理性行為;一位是美國耶魯大學經(jīng)濟學家羅伯特·希勒教授,他的《非理性繁榮》出版兩個月,美國股市就如他預言的一樣大跌。
但討論只在股市風險的話題上稍做停留,就進一步擴大到資本市場發(fā)展中的理性和未來金融的發(fā)展趨勢上。
羅伯特·希勒:化解風險在于金融創(chuàng)新
“我們把股票市場的概念再擴大一些,那么一個國家其實和一個公司一樣,它的回報就是GDP!
希勒教授認為,各種新技術的應用,會使金融更加“民主化”,就是使社會大眾能夠更便利地運用金融工具創(chuàng)新,為各種不確定性風險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分散和轉移的交易市場。
如何化解未來世界發(fā)展的不確定性以及帶來的各種風險?希勒提出了六個風險管理新設想:第一就是設計生計保險,或者叫做個人生計保險。這將面對由于新技術的革新,給人們帶來的職業(yè)生涯變化的風險;
第二個是宏觀市場波動保險?梢孕纬梢粋龐大的與國民收入、職業(yè)收入和房地產(chǎn)一類的低流動資產(chǎn)相關的國際長期市場。這些市場將在抵御風險方面具有潛在的重要性,個人和投資者將可以像買賣股票和債券一樣在宏觀市場上買賣宏觀證券;
第三個就是收入相關貸款。它允許借款人有效地將自己未來收入的一部分或者與未來收入相關的收入指數(shù)賣掉。這些貸款可為今天那些為生活窮困和破產(chǎn)所困擾的眾多借款者提供保護;
第四個就是收入不平等保險。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更加關心收入分配問題,收入不平等保險有助于糾正稅收系統(tǒng)所造成不平等;
第五個是跨代社會保障,它在于社會保障制度,使其完全徹底地在不同代際間分擔風險,形成真正的社會保險體系。這不僅僅要保障老年人的問題,也要保障年輕人未來的一些問題。另外就是建立國家與國家之間風險的互換,風險共擔的國際協(xié)議。而這一切均在于金融創(chuàng)新。
吳敬璉:規(guī)避風險賴于制度安排
吳敬璉教授認為,應充分注意到我國金融系統(tǒng),包括銀行系統(tǒng)、證券市場和國家財政存在著多年來積累起來的風險以及在改革利益結構調整過程中可能引發(fā)的社會風險。對此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制度避險的安排。
比如通過設計更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和創(chuàng)立更好的金融機構,來有效處理危機。比如國家應付投機性泡沫政策的要點應該使交易更加便利,給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參與廣泛的、更自由的交易,用推進改革的方法去解決泡沫問題,盡量減少對于經(jīng)濟的沖擊和對中小投資者的損害,而不是用關閉和限制的方法解決由投機性泡沫造成的問題。比如進一步規(guī)范公司治理結構,推進股權多元化來解決我國上市公司預算軟約束問題,強化法制手段和嚴格賠付制度、嚴懲上市公司的欺詐行為等等。
由此,投資者個人需要有效地規(guī)避風險,國家的整個資本市場體系更需要成功地規(guī)避風險,這需要共同的努力,來建設一個沒有欺詐、沒有煽動、沒有輕信、沒有盲從的資本市場,為社會也是為個人尋求理性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