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靜而美麗的中山大學的光電樓前,富明慧副教授在他學生的攙扶下,耐心地等著“愛心之旅”采訪團的到來。他說:“雖然我經(jīng)常被記者關注,但像今天來這么多人,還是第一次,謝謝你們!”其實,他是我們臨時發(fā)現(xiàn)的一個采訪對象,之所以選擇了他,我們是從他的介紹材料中,讀到了一股超乎常人的韌勁。
在富明慧的介紹材料中第一段便是“富明慧同志,男,1966年出生,一級盲。學歷,博士后,中山大學工程力學副教授,先后主持了博士后科學基金(1996~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0~2002年)和與獨聯(lián)體專家科研合作基金(2001年),先后在國際、國內(nèi)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2001年被列入廣東省‘千百千工程’校級培養(yǎng)對象!
當我們看到這些材料之后,很難將他與“殘障”這兩個字聯(lián)系起來,包括我們在看到他本人的時候,若稍不注意,也很難辨認出他原來是一位盲人,可命運的捉弄人之處恰恰體現(xiàn)在了這些方面。其實,在富明慧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就注定了早晚會成為一名雙眼失明的人,他由于患有先天遺傳性眼病“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眼疾,而使得他的視力一直很差,視野狹窄,而這種眼疾還會伴隨他年齡的增長而病情越來越嚴重,直至雙眼失明。他告訴記者說:“自小視力的低下,經(jīng)常會給我的生活、學習帶來極大的不便,上課時看不到黑板,平常走路時也是磕磕絆絆,還經(jīng)常容易撞到人,讀書必須控制閱讀的時間,否則眼睛容易發(fā)痛或者感到不適!
可能正是由于這種求知欲和危機感,促使富明慧在讀書上異常勤奮和用功。比如,在讀書學習的時候,如果眼睛累了,他就靠“勤回憶、多思考”來消化理解所學到的新知識,這種學習方法非常有效,既能鍛煉自己的記憶能力,亦能增強自己的理解與思考能力。所以,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上中學時,他多次在各級數(shù)學、物理、外語的競賽中獲獎,在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數(shù)學系后,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并多次獲得學校的一等獎學金。1988年,他被免試推薦于本校攻讀碩士學位,畢業(yè)后又被公派赴莫斯科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在面對這些成績時,他自我調(diào)侃地說:“上天其實也很公平,在它讓我失去了光明的同時給了我智慧,尤其是我超強的記憶能力!彼f:“留學三年回國后,我的視力越來越差了,左眼僅存光感,右眼雖然視野中央還有視力,但需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看清字,而且視野極小,可能只有針孔那么大!北M管如此,富明慧副教授仍然堅持教學與搞科研,自己還承攬一些國家與省級科研項目,“國家自然基金”便是其中的項目之一。
我問他平日若沒有教學、沒法看書并沒有人陪同時,是如何度過時,他告訴我說:“大部分時間,我是靠記憶去感覺和捕捉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有的時候,我也會在愛人的陪同下去珠江邊散步,用右眼針孔般的視覺去感受珠江邊的霓虹燈!蓖瑫r,他也略微憂心地說:“現(xiàn)在中山大學已經(jīng)對教職員工的用人制度進行了改革,看來,我還得加倍地去工作才行。”當我問到他對自己的現(xiàn)狀是否滿意時,他說:“還行吧,我的個性是屬于比較平靜的那種,所以,我現(xiàn)在的生活也是屬于一種平靜的生活。”
當采訪團離去時,采訪團的畫家李繁民先生給他送了一幅駿馬圖,以示紀念。在這里,我們祝愿他能夠一生平安和幸福。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