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重慶三月五日電題:雷鋒精神為何離我們越來越遠?
中新社記者 范卉
重慶一家媒體最近進行了一次隨機采訪,詢問雷鋒紀念日是哪一天這個看似常識的問題,但二十七位受訪者中僅有兩位年齡超過五十歲的市民給出了正確答案。
這家媒體就“雷鋒問題”對來自重慶六所小學的近百名小學生的另一次采訪中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學生讀過《雷鋒日記》,超過九成的同學無法正確回答有關(guān)雷鋒的題詞,一些學生甚至不知道雷鋒。
每年的三月五日都是中國官方宣傳學習雷鋒的日子,但對于曾經(jīng)一度將雷鋒精神引以為豪的中國人來說,雷鋒似乎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陌生。有報道說,全國首個學雷鋒個人網(wǎng)站近日在北京開通不久,就有網(wǎng)友留言對當今社會是否還需要學雷鋒表示懷疑,更多的人則希望知道目前需要怎樣的“雷鋒”。
很多人都認為,雷鋒精神就是助人為樂的精神,但實際生活中,助人為樂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一方面是常常遭遇助人不討好的尷尬,做了好事不是被人當成“傻冒”,就是被人認為另有所圖。媒體上時常出現(xiàn)的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報道,也讓更多的人收起了助人之心。
另一方面,越來越少的人愿意把自己的時間投入到?jīng)]有經(jīng)濟回報的事情中去。時間就是金錢,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句至理名言,而商品經(jīng)濟的逐利原則更加深了人們這個觀點。做好事一旦成為一種炒作,一種交易,甚至成為某些人騙錢坑人的手段,雷鋒精神也就失去了本來的光澤。
信任的缺失和私欲的膨脹使得雷鋒精神難以為繼。這個時代究竟還需不需要雷鋒精神?需要怎樣的雷鋒精神?事實上,雷鋒精神的本質(zhì)一是發(fā)揚釘子精神,克盡職守,做好本職工作,二是對待同志像春天般溫暖,真誠待人,助人為樂。簡單地把發(fā)揚雷鋒精神等同于助人為樂其實是一種誤讀。
當工人的,認真制作每一個產(chǎn)品;當教師的,為每一堂課傾注心血;做生意的,多抓商品質(zhì)量,少搭“花架子”;當領(lǐng)導的,多想公眾利益,少謀個人前途。這就是發(fā)揚雷鋒精神。
下雨的時候,送沒帶傘的同事回家;遇到有人問路,能熱情地指點對方;在公交車上給老大爺讓個座……這同樣是發(fā)揚雷鋒精神。
說到底,雷鋒精神就是從平常小事開始,說實話,做實事,踏踏實實工作,真心實意待人,而且一直堅持下去。但就是這些平常的舉動,卻被很多人淡忘了。學雷鋒漸漸成為每年三月上演的那場喧鬧而熱烈的舞臺劇。只有真正認識雷鋒精神是什么,只有在生活點滴中記起他,學習他,雷鋒精神才會真正發(fā)揚光大。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對“義務服務”、“奉獻愛心”這樣的標語感到新鮮,雷鋒精神也許就已重新扎根在我們中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