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入川是最近的消息,據(jù)說他不堪忍受主辦方安排的頻繁活動,終于光火了,認為自己這么個年齡,時間表卻被安排得滿滿的,每天要被各種活動拖著跑,身體實在是吃不消。
說實話,我很能理解金庸老先生的心情。過去我去過一個美麗的島國,但是主辦方也將活動行程安排得密密麻麻的,一天下來,就是不斷地和各種各樣的人寒暄握手,而所謂的參觀卻被安排在活動空隙中,所以,雖然去了三天,對于那個島國的印象反而非常淺薄。
和我相比,金庸的活動估計更多。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金庸先生的情緒終于到達了爆發(fā)的高潮。據(jù)報道說,當晚,邵逸夫先生也恰好在四川,和金庸住一個賓館,晚上邀金庸去聊天,但是當疲勞的金庸先生去拜訪的時候,卻被告知邵先生已經(jīng)休息了。金老先生狠狠地用拐杖敲起了門,嘴里念叨著:有錢也不能這么欺負人……
呵呵,雖然不知道這些細節(jié)有多少真實性,但是或多或少讓我們看到一個生活氣息濃重的金庸。
金庸最近兩年一直在全國各地跑,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杭州和西安還搞過兩三次“論劍”的活動———雖然并沒有論出什么道道來,但是讓我們在14部武俠小說終結(jié)以后,也時不時能夠聽聞老先生的近況。對于金庸先生這種“老而彌堅”的行為,有些人覺得是老先生趁著身體還健壯,再多參與一些商業(yè)活動賺些錢。不過,我倒是能夠理解老先生———祖國山川那么壯美,很多地方他是寫過卻不曾去過,到了老年,滿足一下過去的心愿,四處周游一番,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的選擇。
然而,有句話說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雖然可以看得出,無論是出于自我保護,還是為了省事,老先生已經(jīng)躲避了很多無謂的商業(yè)活動,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各種社會活動中:和作家們開開研討會總歸是應(yīng)該的吧?到了這座山,你不去看看那個廟,不認識認識一下主持?到了這個景點,好多名人都已經(jīng)留言,要不,也寫上一段……
我想到了這個時候,金庸先生肯定也是非常羨慕古人。無論是多么大的官階、多么大的名聲,只要有空,也能夠和現(xiàn)在的背包一族一樣,帶著一個書童,跑上一座深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半日閑,對于我們的金老先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奢望。
其實,金庸先生也不是不能避免各種繁文縟節(jié),但是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無論是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應(yīng)聘成為客座教授、還是修改早年的武俠作品,金庸老先生始終有種在文學(xué)江湖外的危機感,心中總有在身后進入文學(xué)廟堂的“夢想”。
這種焦灼,就和我們的馮小剛老師念念不忘要拍攝《溫故1942》的道理是一樣的。(老妖)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