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曼谷七月十二日電 題:感受艾滋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雖然是工作在一個被認為艾滋病流行的國家,但記者似乎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么近地了解艾滋病,這么深切地感受艾滋病——人類當前的第一疫癥。
曼谷的街上,印著世界艾滋病大會標志的彩旗飄飄,三頭大象齊頭并進,預示科學、社會、領導三項歷史性計劃貫穿全會促進艾滋病防治的發(fā)展,也意味著所有團體、家庭和艾滋病工作者團結抗“艾”。大象,在泰國被視為吉祥象征動物,被選為世界艾滋病大會的會標圖案,走近來自全球各地的與會者,猶如向忍受病痛折磨的艾滋病患者傳遞祝福與關愛。
會場里,一百六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代表走到一起,包括政府官員、科學家、研究者、民間團體、艾滋病患者,共話“可用資源:承諾與義務”、“提高治療普及程度”、“確保惠及青少年和婦女”、“擴大選擇余地和普及艾滋病預防”、“戰(zhàn)勝挑戰(zhàn)的行動”,千言萬語唯有一個目的——戰(zhàn)勝艾滋病。
會場外,同樣來自全球各地的民間組織、艾滋病患者在這里游行示威,拉起橫幅,或手持“不要謊言”、“清潔針頭”、“給予治療”等標語,呼喚防治艾滋病的更有效措施。
“病毒無國界”,艾滋病這種“世紀絕癥”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被發(fā)現以來,已經流行全球各地。全球現有艾滋病患者四千萬人,每年還新增病例五百萬人。沒有國界的艾滋病已不只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問題,而是一個全球的問題,成為人類健康、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重大威脅。因此,對抗艾滋病同樣沒有國界,需要南北合作,也需要南南合作。
有一個叫“無國界醫(yī)生”的國際醫(yī)療人道救援組織,就演繹了對抗艾滋病的沒有國界的有事。這個一九七一年成立以來致力為戰(zhàn)爭、天災、疫癥受害者提供緊急醫(yī)療救援的國際機構,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參與艾滋病的預防工作,為貧窮的艾滋病人提供免費抗艾滋病毒藥物的治療。時至今日,“無國界醫(yī)生”已在二十五個國家治療一萬三千名艾滋病人,僅在泰國就有逾一千名成人及一百五十名兒童受惠。
如果依然否認艾滋病的影響,那只能是無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和本屆大會“東道主”的泰國總理塔信不僅雙雙出席亞太艾滋病部長級會議和世界艾滋病大會的開幕式,致辭呼吁“打破國界攜手解決艾滋病問題”,而且在世界艾滋病大會開幕式上一起點燃一根藍色蠟燭,悼念全球二千萬艾滋病死難者。
曼谷十一日之夜的曼通他尼競技場,燭光里,是活著的對死去的沉重追思,是死去的對活著的沉重警告。一首《我們是星辰》的童聲合唱,喚起人們對生命的珍重;一個泰國毒品使用者勇敢站出來的現身說法,讓不少人當場流下了淚水。
如今,隨著人們對艾滋病的更多了解和認識,艾滋病已不再是“洪水猛獸”,人們對艾滋病的注意力也轉向于實現遏制和治療的目標,保護年輕人與婦女兩個主要易受傳染群體,強化政治領導的作用。
“遏制艾滋病的快速擴散是可能的”,巴西、烏干達、泰國三個分屬不同大陸的國家,已經從國家層次作出了如此的證明。但是,還需要更多這樣的成功典范,還需要地區(qū)乃至全球對抗艾滋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