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30日電 今日的《新華澳報》評論文章指出,胡錦濤與連戰(zhàn)29日的握手,含有濃烈的“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味,標志著國共兩黨“結束過去,走向未來”的新開始。因而就是國共兩黨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當前兩岸關系中的一件大事。
文章說,這是歷史性的握手。在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與蔣介石在重慶談判開始時握手之后,相隔了整整一個甲子,昨日的握手,比60年前的握手來得更不容易。這是因為,當年尚有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基礎,而今次則是在中國國民黨退踞臺灣地區(qū),海峽兩岸長期處于敵對狀態(tài)、這一狀況至今尚未結束的背景之下實現(xiàn)的。
文章評論說,盡管目前并無“第三次國共合作”的背景,也盡管海峽兩岸的敵對狀態(tài)尚未正式結束,但國共兩黨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追求和平統(tǒng)一方面,卻是具有共同語言。這就是國共兩黨最高領袖“第二次握手”的政治基礎,這也使兩黨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tài)成為有可能,及促進兩岸盡早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盡速恢復平等談判具有美好的前景。
文章指出,當然,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國共兩黨在兩岸政治定位等問題上,仍然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差異。但在國共兩黨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理念之下,其實是可以求大同存大異的。實際上,“九二共識”的本身就是求大同存大異的成功經(jīng)驗。
正因為“胡連會”達成的“五項共識”,有可能會為“胡扁會”打開大門,使到“臺獨”分裂勢力的“臺獨建國”美夢徹底幻滅,這就令到一小撮“臺獨”分子將之視為洪水猛獸,用盡一切惡毒的語言來將之“抹紅”。就連負有指揮選戰(zhàn)責任的民進黨組織,也不能免“俗”。但民進黨內的負面反應,卻又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據(jù)了解,民進黨中央的“對國共聯(lián)合反臺公報的嚴正聲明”,聲稱五大共識“都涉及國家主權與政府的公權力”,“國民黨繞過政府”;“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更是聲稱“胡連會新聞公報有違法之嫌”。但民進黨“立院”黨團干事長賴清德卻表示,“胡連會”以發(fā)表“新聞公報”來代替簽署協(xié)議,是“規(guī)避法律責任”。按照賴清德的說法,發(fā)表“新聞公報”的方式,并無侵蝕臺灣當局的“公權力”。而這也正是中共體諒到國民黨的政治處境,所采取的保護措施。如果連發(fā)表“新聞公報”也可算是侵蝕“公權力”的“違法”行為,臺灣地區(qū)豈非又是回到當年民進黨的前身──黨外人士所強烈反對并與之進行斗爭的“獨裁體制”?
因此,臺灣地區(qū)更多的政治人物及學者,就冷靜地看到這樣的態(tài)度對改善兩岸關系于事無補,相反認為“五項共識”倒是可以接受。如曾任“陸委會”副主委及“國防部”副部長的林中斌就呼吁民進黨當局,應避免以太強烈的態(tài)度響應“五項共識”,才能為兩岸恢復談判增加空間。
文章在最后指出,29日的“胡連會”,才真正的是“兩岸第一次,世界都在看”。12年前的4月29日,海峽兩會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于新加坡進行第一次兩岸談判──“汪辜會談”,走出了兩岸談判的第一步。昨日,又是一個4月29日“胡連會”達成了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的“五項共識”,再次打開了兩岸談判的大門,F(xiàn)在,就看陳水扁能否以2300萬臺灣民眾的平安福祉為重,走上“胡連會”搭好的橋梁,譜寫兩岸關系發(fā)展史的新篇章。是英雄,還是狗熊,僅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