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七月四日電 題:大旱大澇拷問廣東水利設施
作者陳國華粵水婷
廣東持續(xù)旱了三年,今年轉(zhuǎn)成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澇災。大旱大澇,極端災害為何頻繁出現(xiàn),是單純的天災,還是有人為的不足在其中?
水利專家對其解答是,洪澇不是簡單的水多了,干旱也并非單純的水少了,最重要的是廣東駕馭雨洪資源的手段還是相對滯后。
水文專家保守估算,從六月十八至二十八日的十天內(nèi),廣東境內(nèi)外來水與本地的雨洪總量大約為四百億噸,相當于廣東省一年四百零八億立方米水庫總蓄水量。
然而,這些被稱為生命之源的珍貴水資源卻絕大部分是以泛濫成災的洪澇形式出現(xiàn),能被利用蓄集起來的比例甚少。如果科學利用如此豐富的雨水資源,廣東根本就不怕洪澇、不愁干旱。
雨洪本是天然資源,若能科學運用就是水利,反之則成為水害,干旱與洪澇總是同根共源,哪里的治水手段落后哪里就易澇易旱。
一份調(diào)查顯示,目前廣東水資源利用程度極低下,全省平均水資源利用率僅為百分之十二點七,水資源利用程度低正是廣東洪澇與干旱頻繁的原因之一。
在此次廣東特大洪澇過程中,東江沒有發(fā)生流域性洪澇。專家稱,其頭等功臣當屬華南地區(qū)最大的龍頭工程———總庫容一百四十億立方米的新豐江水庫。水文統(tǒng)計,發(fā)水十天內(nèi),新豐江水庫凈蓄水多達二十五億立方米,有專家說它把上游的雨洪資源滴水不漏地盡收腹中。
東江流域不僅在廣東即使在全國都是梯級開發(fā)最好、骨干水利工程最多的流域。所以該流域幾十年來很少發(fā)生流域性洪災,而且在遭遇五十年一遇干旱的去冬今春,一批骨干工程還科學調(diào)水二十億噸,確保了沿線以及香港地區(qū)大旱保障供水。
與此同時,西江駕馭旱澇的能力與東江形成鮮明對比。西江流量僅次于長江為全國第二,年徑流量二千四百億立方米,占廣東省總徑流量的九成二,但是西江的水資源利用率才只有百分之一點三。
因此,西江流域易旱易澇的水患尤其突出,去冬今春該流域才發(fā)生過致命的干旱和歷史罕見的咸潮災害,今夏一翻臉就出現(xiàn)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
水利專家說,健康的河流、健康的水庫必須是:洪澇蓄得住,干旱放得出。西江流域的干流尤其是廣東境內(nèi)至今沒有調(diào)控能力強的骨干水庫,因此屬于“體弱多疾”河流。
水利專家強烈呼吁:西江流域的豐富水源完全可以西水東調(diào)、南調(diào)甚至西水西調(diào)、全省調(diào)。它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yōu)勢亟待開發(fā)利用。
有專家論證,只要在西江提取每秒二百立方米流量的水源東調(diào)、南調(diào),整個珠江三角洲就不再害怕咸潮襲擊了。甚至有人遐想歷史苦旱的雷州半島,倘若引流西江每秒一百立方米流量就可以解決全年的干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