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八月二十八日電 題:“大后方”捐金獻銀支援抗戰(zhàn)催人淚下
中新社記者 楊杰
愛國將領馮玉祥的珍貴手跡以及一批與抗戰(zhàn)相關的檔案資料,在四川自貢市檔案館塵封多年后,于近日被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鹽都”人民踴躍捐款抗戰(zhàn)的情景赫然入目,從中折射出“大后方”四川民眾當年同仇敵愾,踴躍捐金獻銀催人淚下的感人情懷。
據自貢市檔案局局長許建介紹,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市檔案館專門對館藏資料進行清理。發(fā)現(xiàn)的這些檔案資料,包括一封馮玉祥將軍在一九四四年七月五日,寫給國民黨自貢市黨部委員王問潮的親筆信。
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四年,正是抗戰(zhàn)最艱苦的階段,國民政府財政捉襟見肘,不敷前方戰(zhàn)事所需。馮玉祥將軍義不容辭地奔走于“大后方”,推動獻金運動。
作家鄭光路在其據史料而作的《川人大抗戰(zhàn)》一書中寫道,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以“中國國民節(jié)約獻金救國運動總會會長”身份,于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八日從重慶出發(fā),奔走全川二十余縣市,往返數千里,歷時近一年,講演數百次。
一九四四年六月,馮玉祥攜妻子來到“鹽都”自貢,居留月余,為抗戰(zhàn)募捐鼓勁。鹽商余述懷一馬當先,獻金一千萬元,突破了全國個人捐獻的紀錄。在僅有十個鄉(xiāng)鎮(zhèn)、二十二萬人口的自貢市,短短一月間,捐款就達一點二億元,八百枚金戒指,十只金鐲,一萬雙布鞋,創(chuàng)全國獻金最高紀錄,平均每個市民捐款五百元。
“鹽都”自貢收入微薄的鹽工們,早在一九四二年獻金運動中就獻金一千一百萬元之巨。這次依然熱情高漲。資料顯示,國民政府用自貢鹽工的捐款購買了兩架戰(zhàn)斗機,其中一架被命名為“鹽工號”。獻金高潮中,有獻六百萬元而不愿留名者。馮玉祥作詩道:“有名和無名,愛國出于一。何以報大德,打過鴨綠去!”在這次募捐中,自貢市公職人員主動提出:再為抗戰(zhàn)捐三個月薪金。
在自貢市檔案館新發(fā)現(xiàn)的馮玉祥珍貴手跡中,馮將軍為自貢市公職人員的精神所感動,但“惟念諸同志生活清苦,自給不足,獻薪一舉,可以作罷”,希望黨部勸說大家不要因資助抗戰(zhàn)而影響自身清苦生活。不過,數萬自貢公職人員最終仍踐諾捐出三月薪俸。
對自貢民眾的熱情,馮玉祥興奮地說:“我們這個愛國行為,震動了全國和全世界,也震驚了我們的仇敵。這個偉大數字,就像一個很大的炸彈,這個炸彈飛到東京去,要把日寇的東條內閣炸翻!”
不獨自貢,整個四川各地,都在為“獻金救國運動”而沸騰,馮將軍所到之處,人人爭相獻納,情景萬分感人。其中既有富紳巨賈,更不乏低薪公務人員;有窮工人、農民、學生,還有抗戰(zhàn)負傷軍人、衣衫襤褸的小販,連看守所的犯人也節(jié)食獻金……
據當時不完全統(tǒng)計,四川在兩次獻金運動中,共捐了六至七億元,多數用來購買前方急需的飛機、坦克、武器,部分用來慰勞前方將士,有力地支持了抗戰(zhàn)。
作家鄭光路認為,這次獻金救國運動在政治上、軍事上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它在經濟上的意義,這是中外戰(zhàn)爭史上少有的動人事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