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會議讓“低碳”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日常生活中如何減少碳排放?12月21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沈陽不少居民早已開始了“低碳”生活。
家庭節(jié)能檔案
記者走進和平區(qū)北市二街46號樓的李乃之老人家中,老人打開了積累多年的家庭節(jié)能檔案……
24元、36元、20元……一張張自來水收費收據(jù)工工整整地裝訂在一起,每年的花銷一目了然——2006年用水103噸,總支出195.7元;2007年用水96噸,總支出182.4元;2008年用水91噸,總支出不到200元……記者看到,69歲的李乃之老人制成了家庭用水支出分析表。
老人說,從近三年的用水情況看,雖然家中人口沒有變,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用水總量逐年下降。老人家中的電費、煤氣費收據(jù)都裝訂成冊。
采訪中,老人拿出了他自己縫制的購物袋。無紡布的,純棉布的,多是用面袋改裝的。面吃完后,將面袋洗凈晾干,把開口處剪裁一下,縫成一個方便手拎的袋子。裝面的袋,安全放心,還非常耐用。
減碳生活計劃
“能坐公交車不打出租車,能騎自行車不坐公交車;每月用電節(jié)省5度,用水減少半噸,用煤氣減少1個字;平均每天少產(chǎn)生生活垃圾半公斤,每月回收廢紙5公斤,回收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各2個……”
12月21日晚,鐵西區(qū)凌空八社區(qū)的一盞節(jié)能燈下,居民楊先生正在做減碳生活計劃。凌空八社區(qū)黨委書記任靜芝告訴記者,在他們社區(qū),減碳生活已成為一種時尚。社區(qū)建起了雨水回用裝置,春夏秋季節(jié)的雨水回收處理后,可以用來綠化澆花,清洗樓道;設(shè)立了14盞太陽能照明燈……
56歲的居民張洪把家里的白熾燈全換成了節(jié)能燈,大功率的用電器也開得少了。以前電視不管有沒有人看,一天到晚都開著,F(xiàn)在只有到了晚上看的時候才開。“白天出門鍛煉鍛煉,總比一直呆在家里強。”張洪說,家里的淘米水、洗菜水倒在兩個大桶內(nèi),澆花、沖廁所……
“以前只知道節(jié)能可以省錢,現(xiàn)在覺得還是在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力,意義更加不一般了!币晃痪用襁@樣告訴記者。(李海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